巴黎公社革命的初步尝试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节 巴黎公社革命的初步尝试及其历史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关注的重点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景。他们对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这一无产阶级执政的实践形式,给予热情支持、积极引导和高度评价。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这部著作善于在伟大历史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正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表明马克思在剖析历史事变中的“惊人的天才”,这部著作为“后来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繁文献都望尘莫及”。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长期沉寂时期,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继续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工人阶级,不断促进欧洲革命;另一方面,当俄国呈现出高涨革命形势时,马克思进一步关注与西欧实际情况很不一样的俄国、中国和印度等东方落后大国的革命前途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创新理论,为人们探索东方落后大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形式奠定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一、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受人敬仰

1871年3月18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的革命创举,惊醒了整个人类。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巴黎公社尽管只存在了72天,但它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革命运动和制度形态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深刻启示。

巴黎公社是法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是巴黎工人运动长期发展的结果。19世纪60年代,路易·波拿巴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出现了经济危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走向了金融寡头的垄断;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农民、小资产阶级纷纷破产,人民的愤懑情绪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在第一国际的影响下,法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870年1月12日,巴黎爆发了二十万人的反政府大示威,群众喊出了“打倒波拿巴”、“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路易·波拿巴为了转移群众斗争的视线,避免国内爆发革命危及自己的统治,企图用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遂于1870年7月对普鲁士宣战。同年9月1日,普法两军在色当决战,法军大败,路易·波拿巴成了普军的俘虏。色当溃败的消息传来,巴黎群情激愤。9月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广大工人和市民起来推翻了帝制,重建了共和国。但新政权被一小撮资产阶级政客所篡夺,他们组成了一个临时政府。9月4日的革命以后,普法战争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由于临时政府实行卖国投降政策,普军长驱直入,侵占了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直逼法国首都巴黎,人民惨死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客梯也尔上台后,加快了卖国的步伐,并决心要挑起内战。鲜血擦亮了人民的眼睛,巴黎无产阶级目睹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叛国行为,开始了解到,夺取政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力。

1871年3月18日,面对梯也尔政府的内战挑衅,在保卫巴黎、抗击普鲁士人入侵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人民武装力量——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毅然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在巴黎的反动统治。梯也尔反动政府逃到了巴黎郊外的旧王宫凡尔赛宫。革命的红旗在巴黎高高飘扬,无产阶级革命获得了胜利。3月26日,在巴黎市政厅广场上二十万人集会,巴黎公社庄严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成立后,新政府首先采取的革命措施就是废除资产阶级常备军,用人民武装来代替,取消旧警察厅、法院、监狱,建立革命的专政机关;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官僚机构,用公社委员会来代替,废除资产阶级议会制,实行立法和行政的统一,颁布关于政教分离的法令,以清除宗教势力对国家政权的影响。公社还决定和采取一些社会经济方面的措施。

巴黎公社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和资产阶级秩序,这是对旧世界的致命打击。但是,巴黎公社没有彻底砸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把梯也尔反动军队打垮并且赶出巴黎,没有乘胜追击、彻底歼灭。逃往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一刻也没有忘记在巴黎复辟,他们勾结德国俾斯麦政府,重新纠集反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推翻巴黎无产阶级政权的反革命内战。5月21日,梯也尔的反革命军队攻进巴黎。从21日到28日的一周是历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包括妇女、儿童都挺身投入保卫公社的战斗,巴黎的每一条街、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房间,都成了打击敌人的场所。5月27日,大部分工人住宅区落入反革命军队手中,最后一批公社战士退到了拉雪兹墓地,与敌人搏斗到深夜,巴黎公社终于被反动派扼杀在血泊之中。

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腐朽没落,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那些杀害它的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11)

二、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形式

当1871年普法战争中巴黎工人阶级趁抗击外敌、反对资产阶级投降行为之际举行起义,并在拉萨尔派和蒲鲁东派主导下打算采取社会主义措施时,马克思并不赞成巴黎工人阶级的革命之举,他认为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但当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发动起来以后,马克思不是大泼冷水,而是热情支持、积极引导。他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全局出发,竭尽全力予以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使“国际”采取了赞助公社斗争的态度和一系列步骤,而且自己直接给公社各种可能的帮助。在巴黎与外界的邮政通讯完全隔断的情况下,马克思通过“国际”通讯书记赛拉叶和一个德国商人给公社带去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意见:一是应当对凡尔赛采取进攻的政策;二是应当积极争取外省首先是农民的支持。同时还深刻总结了这一次工人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导性意见。

1871年5月13日,马克思在给公社活动家弗兰克尔和瓦尔兰的信中,建议公社尽快采取夺取法兰西银行的措施。公社失败前十天,马克思及时把从一个在俾斯麦身边工作的官员那里得悉的普法当局签订协议的详情通报公社,告诉他们5月26日敌人会发动一次重大进攻,想使公社尽量减少损失。5月23日,当公社的斗争进入最后决战时,尽管马克思这时已清醒地预计到公社难免失败,仍然抱病出席总委员会会议,发表了捍卫公社事业的长篇讲话。在公社存在的72天中,马克思曾向各国发出几百封信,向全世界人民阐明公社的真相,号召各国无产阶级给公社以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和援助。

为了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驳斥各国资产阶级和某些“社会主义者”对公社的诬蔑和指责,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在巴黎3月18日起义后一个月,马克思建议“国际”总委员会发表一篇告“国际”全体会员的宣言。总委员会委托马克思起草,5月10日马克思完成了初稿,5月中旬写好第二篇宣言,随即着手定稿工作。5月30日,即巴黎公社失败两天以后,马克思挺身而出,在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这篇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并得到一致通过,并把它作为第一国际的正式文件在伦敦出版。

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热情讴歌了公社社员的英勇斗争和光辉业绩,痛斥反动派的暴行和对公社的各种诬蔑,科学总结公社的经验教训。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英勇壮举和历史地位,认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12)恩格斯在为《法兰西内战》写的1891年版导言中,更加直接地挑明:“近来,社会民主党的庸人又是一听到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名词就吓出一身冷汗。好吧,先生们,你们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巴黎公社。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3)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14)这就是说,工人阶级革命的时机是否成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实现,完全要看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的新社会因素如何而定。

当初,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看到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新情况,开始觉察到无产阶级革命时机还没有成熟,于是纠正了原来的估计。他们在1850年11月1日的《国际述评》中指出,在欧洲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还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5)“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同《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两个不可避免”的思想是辩证的统一。“两个不可避免”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实现过程的长期性、艰难性和曲折性。

三、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科学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在国家政权和民主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强调“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巴黎公社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为无产阶级“争得民主”成为统治阶级之后,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实践形式,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马克思的总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16)这就告诉我们,在巴黎公社里,公职人员都成了社会公仆。这是世界政治史上工人阶级执政的开天辟地的大革命。

马克思总结了巴黎公社的主要教训,告诫世界无产阶级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必须吸取这些教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

第一,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各种形式的更迭,无非是统治者把统治权从这一集团的手里转到另一集团的手里。无产阶级要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获得解放,就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而不只是简单地夺取这个机器。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7)

第二,必须以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来代替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革命和以前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不同,它在胜利之后没有解除自己的武装。没有把权力交给资产阶级的共和主义骗子。相反,巴黎工人组成了公社这个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形式”,即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马克思高度重视用武装的人民来代替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并作为建立新型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还高度重视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民主措施,认为这是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的有力措施。

第三,公社是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马克思指出,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在分析公社政权的历史任务时指出,无产阶级不仅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而且要“剥夺剥夺者”。消灭剥削阶级的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全国生产,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必然遇到敌对阶级的反抗。公社并不取消阶级斗争,工人阶级正是通过阶级斗争致力于消灭一切阶级,从而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巴黎公社遭到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公社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器来对付凡尔赛反革命分子和不曾没收法兰西银行。

第四,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必须善于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在公社中占领导地位的是布朗基主义者和薄鲁东主义者。马克思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出现各种假社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祸害;摆脱他们需要时间,但是公社却没有这样的时间”。(18)

2.恩格斯的补充

恩格斯为纪念巴黎公社20周年再版的《法兰西内战》写了一篇“导言”,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上述的思想成果,进一步发掘了巴黎公社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创新民主实践形式方面的高尚价值追求和伟大革命意义。恩格斯强调,“在过了二十年之后来回顾一下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活动和历史意义,我们就会发觉,对《法兰西内战》中的叙述还必须做一些补充”。(19)

恩格斯“补充”道:“公社一开始想必就认识到,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工人阶级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一方面应当铲除全部旧的、一直被利用来反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20)恩格斯“补充”的高妙之处,在于把工人阶级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的科学思想与巴黎公社采取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两个正确办法有机结合,进行通盘考虑。在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的分析论证中,为无产阶级执掌政权以后的民主建设和拒腐防变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为此,恩格斯进一步强调:“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六千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21)巴黎公社这两项革命措施和正确方法,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拒腐防变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