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深刻领悟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的论述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体现了列宁对把握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整的科学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研究方法。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敌人也承认的。”(1)“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2)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对其中每一个原理都有其基本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3)列宁依据把握“严整的科学体系”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十分注重把握理论的“整个体系”与客观事物、与主体实践的相互贯通和转化。
列宁对“严整的科学体系”的概括与阐发是丰富多彩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非常深刻、全面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他认为,“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意识形态(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意识形态)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4)他强调,“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它服从意识形态发生、发展和巩固的一般条件,就是说,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要求科学地对待等等,等等”。(5)既然谈不到由工人群众在其运动进程中自己创立的独立的意识形态,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意识形态,而且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6)社会实践中,列宁还注重研究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各个生产者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社会分工),而所有这些产品在交换中彼此相等。……只有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来看,并且只有从表现在大量的、重复亿万次的交换现象中的关系体系来看,才能了解什么是价值。”他还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苏维埃体系”、“国际关系体系”等问题。他考虑,“人们生活在国家里,而每个国家又生存在由许多国家构成的体系中,这些国家彼此都处于一定政治均势的体系中”。“苏维埃政权作为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经济关系体系中站住脚”。
由此可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决定思想理论体系的严整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系统性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趋向于体系化建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维方法和对理论体系的执著追求,必定反映在他口授的“最后的书信和文章”的整体性战略构想与系统性理论创新成果之中。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尽管角度和题目不尽相同,内容和表述互有侧重,但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彰显了科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