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与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源和流变

第一节 源与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源和流变

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回顾世界社会主义100年来苦难辉煌的发展历程,总结高歌猛进的成功经验与惊世骇俗的深刻教训,必须以世界历史大视野回溯世界社会主义的源与流。习近平曾经把当代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探索,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考察,他着重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与时俱进的演进历程。内容包括: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到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以世界社会主义为主线,全景式展现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壮丽画卷;以世界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为主调,彰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趋势;以苏联与中国两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案例为主轴,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创造新贡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新突破。这种大格局的梳理,有利于以史鉴今,从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统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国际与国内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参照比对的角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分道扬镳和制度创新的价值与意义,瞻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不解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性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3)近百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列宁社会主义实践启示与对苏联模式的扬弃

我们高度评价“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首次在一国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目的是深刻评析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而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和交叉论证,则更具有深层次的战略意蕴。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付诸一国实践。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他敏锐地揭示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历史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战略策略。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到制度形态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有高歌猛进的胜利进军,也有迂回曲折的战略退却,特别是进行了以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实践尝试,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教训,留下了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总结的宝贵政治遗产。列宁在病榻上留下的“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至今仍然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分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革命与战争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苏联模式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其严重弊端,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这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倡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选择了以俄为师,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在列宁的悉心指导与共产国际帮助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曾经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长达7年之久。自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毛泽东“以苏为鉴”,积极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与苏联模式分道扬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苏联模式的扬弃中,十分敬仰列宁的开拓创新精神,高度评价新经济政策,注重学习借鉴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从时代潮流和中国实际出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历史奇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毛泽东前期探索奠定的基础

习近平在叙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善于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道路的探索实践贯通起来,体现了我党从中国国情出发,一以贯之地走自己道路的执著追求和显著成就。

习近平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1954年,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4)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大工业的物质基础,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初步经验,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虽然我们党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但后来我们在纠正“文革”错误之后又前进了。

在毛泽东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带领我们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作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今天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北斗组网、“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中国的高速列车时速已近600公里,中国高铁正去世界各国铺设和延展;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宇航员已经漫步太空;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获得感。这些巨大成就证明,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开始走向和平发展,“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5)

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谱写新篇章,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5000年文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基于中华文化的厚实底蕴,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比较研究的维度。一方面从纵向维度来观察,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从横向维度来考察,把前苏联与中国两种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模式,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100年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从叙事方式看,习近平厚今薄古,着重叙述十月革命100年来四个时间段的历史演绎,从叙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的思想史,转向侧重阐发社会主义制度建构与巩固完善的实践史。第二,从分析的语境和措辞看,尽管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探索实践只有六年多时间,但是,习近平还是把这一阶段的宝贵实践凸显出来,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第三,从列举的具体案例看,习近平聚焦苏联和中国两个落后大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个案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彰显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进行扬弃和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事业发展,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