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三、高师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学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新成就为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1.方向性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内容的方向性,任何教学方法总以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学者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教学方法上有一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是突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方向性。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的。所谓“耦合”原为物理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音乐教学方法的耦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两位一体的共同活动;②在教学方法上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侧面,二者是有机结合的,教法制约学法,学法影响教法,教法可以通过学法来体现,学法是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方法;③在二者关系上,师生是互动的,是互相影响的,学生成为教师亲密合作伙伴,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发挥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总之,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变万化,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学手段的千姿百态,教学方式的千奇百变,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这一特征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采用了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的选择。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使用,如声电技术、视听手段和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大大改变了音乐教学面貌,推动了音乐教学方法的革命。随着教学方法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音乐教学方法将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
(二)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的强调
1.正确认识师范音乐教育的质量标准
师范音乐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以音乐教师培养目标来衡量的,而不是以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衡量。因此,我们的标准是,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资人才,并且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对这一点,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为达目的,就要靠工作在师范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及关心音乐教育的志士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2.正确认识师范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关系
前面已经讲到,以音乐艺术发展的要求看,师范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并无不同之处,只是要求不一样。因此,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师范音乐教育,可培养出优秀的教师。而优秀的教师并非不能从事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成为歌唱家、演奏家、理论家、作曲家等。有这种能力的教师,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曾从事专业音乐的工作者,也有转向师范音乐教育的,只是他们要补上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法这一课。
从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情况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但在专业音乐方面应达到相当水平,而且还要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从事音乐教育这一职业。只是,从我国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来看,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3.正确处理好“艺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
在谈到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时,有人强调突出“师范性”,而把“艺术性”比喻为“第二产业”。事实上,强调“师范性”是对的,但把“艺术性”作为“第二产业”的提法不妥。这是因为,“艺术性”是音乐及其他任何艺术所追求的,没有“艺术性”的艺术,或所谓“第二产业”的艺术,其生命力是短暂的,将被历史淘汰。在师范音乐教育中,不讲求艺术性的教学,会导致音乐教育的失败,甚至断送音乐教育的前途。实践中应将“师范性”寓于音乐艺术的教育之中,教师在要求“艺术性”的同时,教给学生以如何获得“艺术性”的方法或手段。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而且还学到如何教的方法。知其所以然者,还会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就是“师范性”的体现。否则,学生虽学会教学方法,但缺乏“艺术性”的教学,仍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处理好“教育行为”与“艺术行为”的关系
“教育行为”是指以教育为特点的音乐教学活动,即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艺术行为”是指以音乐表演为特点的音乐活动,即表演者通过演唱(奏)音乐作品,向听众展示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象及自己的技艺。
从培养目标看,师范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应以教育行为为主,但还应有艺术行为。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师范音乐教育中所要求的艺术性,没有艺术行为无法体现出来。否则,会使教学呆板无味,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分不清艺术作品的优劣,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实践中,应将艺术行为寓于教育行为之中。教师的讲台,也是舞台,教师生动的示范活动,也是表演活动。教师对音乐作品所做的分析与示范,是身先士卒,使学生学有榜样。这样,学生不但理解音乐作品与表现方法,而且也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行为与艺术行为应达到辩证的统一,因此,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有艺术实践。一方面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一方面也为学生树立一个对音乐艺术孜孜以求的榜样。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这样,可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5.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改革课程
师范音乐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经验,改革课程。如MiDi音乐课,让学生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手段等,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不但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