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师民族民间音乐的几点措施

三、加强高师民族民间音乐的几点措施

1.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首先要在意识上改变

在高师教学中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先要改变观念。在以往的高师教学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仅限于一些理论课程,例如: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等。学生在上这些课程时,只是被动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了解一些历史,这是十分枯燥的,自然学生能感受到的理会到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了。因此,必须把民族音乐的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考虑,在意识上重视它。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指引着整个教育的方向。从现状看,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令人担忧,虽说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民族音乐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但在社会生活中,民族音乐的基础却显得非常薄弱。举例来说,一些大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甚至连一些民族乐器的名字都说不出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不说和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有关,因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日后将成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学校期间却在这一方面没有受到充分的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怎能在社会中传播和倡导民族音乐呢?因此,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在制定教学的大纲和内容时,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让每个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好本民族音乐。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多接触一些本民族的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对于一些古曲,教师还应了解作品的出处典故,甚至是古代音乐家创作这些作品的思维原则,加强自我的民族音乐修养。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积累之后,就会自然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钢琴教师在讲解黎英海先生改编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时,除了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弹奏方法之外,还会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乐曲中各个段落所要描写的内容,体会钢琴对民族乐器的音响模仿,整首乐曲的意境以及古人对当时音乐的美学思考,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处理类似风格的乐曲。

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是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博大精深,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有200余种,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计其数;中国的曲艺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无法数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妙,还要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白以下三点:①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②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音乐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并从这个源泉中吸取养料;③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正大踏步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的未来是光明的。让学生明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

采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加大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传统的教学总是以黑板、粉笔为教学器具,以教师的讲述为根本,这种上课方式的效率、效果是不理想的。特别是一些理论课程,教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却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方式授课,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大大提高讲课的效率,在向学生讲授民族器乐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图片在大屏幕上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不必花大量的口舌去描述乐器的外形,这样下来效果甚佳。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要加强民族音乐与其他内容的横向联系,通过同其他相关事件的对比,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讲到朱载堉的“平均律”问题时,如果教师只是讲这位明朝的律学家的生平,贡献以及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是不够的,学生也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授课时,教师还应该提到朱载堉的“平均律”在世界音乐史上是最早以等比级数来平均划分十二律的乐律理论。但是在中国由于没有对它付诸实用的乐器,因而只能作为一个数理方面的问题,而没能够对音乐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这是令人遗憾的;在西方,“十二平均律”的发现时间比我国要晚,但由于西方有钢琴或管风琴之类的键盘乐器,他们是抱着在这类乐器上采用的目的来研究“十二平均律的”,因而立即将其应用于实践,所以一些西方的史学家直至现在还在声称是西方先发明了“十二平均律”。通过这样的授课,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扩大了知识面,而且还对音律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客观的看法。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接触民族乐器。民族音乐之所以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受重视程度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了解民族音乐的人为数不多。接触民族器乐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构造,发声的特点以及演奏技巧,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学生还必须了解音乐的内涵和作家对音乐的创作思想,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加强了民族音乐的教育。当然,想让每个学生都精竭一门民族乐器是不可能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我认为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民族器乐作为必修课来开设,没有条件或将其他方向作为主修的学生可以选修,做到每个学生都了解一门民族乐器,这是可行的。

3.用民族音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在课堂时间的加强教育,但作为大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余时间,因此用民族音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是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1)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民族音乐讲座

在这种讲座中,教师可以讲关于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民族音乐理论的探索,或者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等等。通过讲座,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育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整个学校的学术气氛。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建民族乐队

组建民族乐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还可以通过演出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

(3)加强资料建设

学习音乐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多听多看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学生一般没有机会没有能力来储备大量的资料,特别是民族音乐,能提供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太小,因此加强高师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料的储备,是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以后将成为整个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接触民族音乐,那么他们的学生又怎能具备民族音乐的素质呢?中国的民族音乐还谈什么发展呢?因此,加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关系到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大事,必须重视它。同时,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也可以优化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比例,使学生所学专业的选择余地更加宽广,开阔整个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办学的视野。我们坚信,通过努力高等师范的民族音乐教育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民族音乐的思想也会深入人心,民族音乐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加辉煌。

【注释】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齐易:《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