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曲目欣赏在人文综合素质培育中的应用
三、剧目曲目欣赏在人文综合素质培育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它对于丰富年轻人的文学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继承传统,培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整体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此情形之下,加强校园戏曲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体现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而戏曲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21世纪是世界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世纪,由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带来文化领域的冲击。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了解各国的文化精华也成为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中所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而无论在哪个领域内要了解世界就要首先立足于本民族,艺术教育领域也同样不例外。未来的国民应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被大家所公认的观点在高校公共艺术课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倡导文化多元化就是承认每一种文化自身的纂本权利与价值,才能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求同存异、共存共荣。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之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艺术与文化,要广博自己的知识面,就要从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艺术与文化做起,首先做好本民族艺术与文化的传承者才有可能进而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才能在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来介绍和弘扬本国的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长河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是独具风采。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之一的戏曲艺术更是绚丽多姿。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丰富多彩,古今名人、名段、名剧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
从音乐方面来说,音乐在戏曲艺术中有重要地位。戏曲音乐的主要特色在于唱腔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全国多于300种的地方剧种,这样丰富的唱腔体系是国外戏剧所不能匹敌的。每一种地方戏都有自己独有的音乐特点,有迥然各异的唱腔,或豪迈激昂或婉约秀丽。有不少优秀唱段和优秀剧目得到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喜爱。更重要的是中国戏曲音乐不仅用得多,风格多样,而且它在曲调的创造与发展上特别在唱法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它有完整的“唱、念、做、打”综合音乐体制,它有独特的创腔方法,它的唱法有专门的训练方式和要求,形成独特的技术与美感。戏曲唱腔的独特音色和技巧使其具有表现情感的准确和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戏曲音乐的学习,使大学生学习到民族音乐知识并领悟到民族文化精粹的艺术魅力。同时,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它与歌剧、话剧、舞剧等戏剧形式有若干共同性,但它的综合程度更高,除了运用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之外,还运用了极具特点的武打、念白、做功等形式。戏曲的历史、表演特征、舞台特征等多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中华文学特征等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分析,各种地方戏曲中又包含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戏曲的这些个性化特点是其他艺术种类所不能具备的。戏曲艺术的高度综合特征与其所包含的地域文化、方言文化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各个艺术领域的知识,对在产生审美体验的同时开拓大学生的知识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校园作为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知识精英,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因此,加强大学生在戏曲艺术方面的修养,将会极大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对母语音乐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母语音乐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界已经越来越被普遍的提出。从世界范畴来看,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提倡“母语音乐教育”,如匈牙利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日本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也是母语音乐教育的大力倡导者。1995年12月召开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各界音乐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面向21世纪世纪,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弘扬民族文化。这次世纪末的盛会为我国音乐教育价位观念和体系的建立以及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同一性、全球化发展越强烈,民族艺术表现的特异性越为人们所注视。乡土音乐记载一方人民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表达了生长于这一地区的人民的性格与生活,构成了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独具个性的一面,从来都被认为是自身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每一种地方戏曲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唱腔与念白更是一种母语音乐文化的资源。地方戏曲在中国大地的各个不同地区诞生、发展、成熟,生生不息的存在着就说明它的存在与这一地区的人民是具有一定血亲关系的。它极大地展示了这一地区的方言特点、风土人情、是一种近距离的人文文化,是在这一地域经过悠久的历史洗礼后逐渐成熟完善的具有高度人文价值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地方戏曲的学习,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并尊重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对于本地的大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是母语音乐教育的一种体现,会使他们更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形成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而对于外地来就读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会让他们开阔文化视野、了解当地富有地域个性的艺术形式,认识到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高校公共艺术课中应有地方戏曲的一席之地,虽然没有必要细致大量的介绍,但可以取其精髓作为一种优秀地域文化来学习与传承。
引入戏曲教育,有益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中坚,无疑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民族传统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发展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存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加强。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强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戏曲艺术美的享受中接受思想、情操、品质等多方面的熏陶。戏曲文化之所以在中国国土上、在中国民众中具有那样广泛深远的影响,除了它那有高度娱乐功能的艺术魅力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综合体现。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其剧目特征是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在戏曲教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剧目让学生们了解,不仅可以从充实知识的层面上使学生了解到关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思想、情操、品质等各方面修养的提高与完善。中国戏曲艺术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化功能较强,从现存的一些剧本来看,无一不是劝导人们弃恶扬善。当然,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都是惩恶扬善,追求的是一种大团圆的结局。这种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会在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过程中得到宣扬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