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图3-15 经营管理型(E型)职业兴趣测验对照图

(6)常规事务型(C型)职业兴趣分布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常规事务型(C型)方面的职业兴趣表现主要从10个职业方面进行了测验。即:C51整理好凌乱琐碎的桌面和房间;C52抄写老师领导安排的文件或信件;C53为教师或领导撰写报告、公务或信函;C54认真填写各种表格;C55按照老师或领导的要求做好每件一事;C56做重复的不要自己动脑筋摸索的事;C57参加商业会计文秘或情报处理培训班;C58让别人说自己比周围人更有才能;C59整理图书、信件、报告、记录等工作;C60讨论会不同观点太多,你就不发言了。测验结果见表3-14和如图3-16所示。

表3-14 常规事务型(C型)职业兴趣测验对照表

从表3-14中可看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10个常规事务型(C型)方面的职业兴趣测验统计中的平均值、中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标准差。一方面,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得分较高的均是C51整理好凌乱琐碎的桌面和房间和C55按照老师或领导的要求做好每件一事。同时,一、三年级总得分较低的几乎都是C60讨论会不同观点太多,你就不发言了和C56做重复的不要自己动脑筋摸索的事。这说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常规事务型(C型)的职业兴趣更偏向选择做整理性和服从性的常规事务型职业,而对没有交流互动和简单重复性的常规事务型职业兴趣要相对低一些。这一特点可从图3-16中得到反映。

图3-16 常规事务型(C型)职业兴趣测验对照图

三、思考与建议

(一)通过职业兴趣测验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兴趣有多种各样的类型。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有广泛的兴趣,然后却缺乏对职业兴趣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往往存在着职业兴趣模糊;职业兴趣范围较窄;兴趣稳定性不够,结构不合理;兴趣效能低,职业倾向差;兴趣发展水平较低,对有趣、乐趣、志趣等兴趣层次了解较少;对兴趣职业信心不足等问题(刘保胜,彭贤,2010)。高等院校需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从中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兴趣一旦产生,就成为了未来择业就业定向的因素之一。当个体的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所要求的职业类型相一致时,更容易作出满意的职业决策、投入和成就,能长期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并能保持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反之则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导致决策困难、不满意或缺乏成就感的后果,并容易使个体产生工作倦怠、疲劳和较高的离职倾向(赵东芝,施俊琦,2006)。因此学校要通过职业兴趣测验,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同时,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选择与自己职业兴趣一致或相近的职业,明确自己“人职匹配”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通过职业兴趣测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有时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没有清晰地了解和坚定地立足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具有指向性,决定你喜欢干什么,是个人职业选择的起点和原动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个人时间精力的投入程度。因为感兴趣,就会有更多的投入,而不知辛苦;因为感兴趣,做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赚钱,而且也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因为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而注意力的集中,就会导致深入的了解,长期的深入了解,自然会逐渐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张翼飞,2010)。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能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和角色,容易产生更多的职业投入,倾向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尽心尽力地工作,容易在相应的职业领域内获得成就,也更能保持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高职院校通过职业兴趣测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三) 通过职业兴趣测验提高学生的个人职业能力

职业兴趣是个人对与职业有关的活动主动接触、参与的积极心理倾向。当个体对某一职业活动产生积极的、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兴趣时,他不仅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上面,而且愿意努力成为这一领域的能手和专家。为此,职业院校要通过学生职业兴趣测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结合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勤练基本功,从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上下功夫,刻苦训练专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努力获取一些可以证明自己职业能力的资格证书,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储备必要的技能。比如,在本研究中,高职学生在10个公众社会型方面的职业兴趣测验显示更偏向选择与人互动交往的公众社会型职业,而对需要演说与辩论性的公众社会型职业兴趣要相对低一些。要让学生引起重视,积极进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技能训练。尤其是针对自己感兴趣,而能力却不足的职业技能,强化实习与实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通过职业兴趣测验指导学生理性地择业就业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职业兴趣。近年来,职业兴趣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择业、就业、创业或招聘的重要依据。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把各种职业划分为实用技术型(R)、调查研究型(I)、形象艺术型(A)、公众社会型(S)、经营管理型(E)和常规事务型(C)六种职业类型,以及相对应的职业兴趣类型。事实上,不同的职业兴趣对应不同的职业类型。有的人愿与事物打交道;有的人愿与人打交道;有的人愿与文字符号打交道;有的人愿与大自然打交道;有的人愿从事农业、生物、化学类工作;有的人愿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的工作;有的人愿做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有的人愿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的人愿从事科学技术事业;有的人愿从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有的人愿做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作;而有的人却愿从事具体的工作。比如,在本研究中,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10个形象艺术型方面的职业兴趣更偏向选择接近视听性形象艺术类职业,而对文字书写与图画绘制性形象艺术类职业相对兴趣要低一些。高职院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测验,根据不同的职业兴趣与职业类型开展择业就业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学校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专业就业前景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职业兴趣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理性选择适合的职业。按照职业性向理论的观点,职业兴趣就是个体人格的体现。人才成长的最大空间在于与其兴趣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果一个人被放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环境,工作起来就可能难以适应,或者难以做到工作时觉得很快乐,甚至可能会每天工作得很痛苦。个体只有选择并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他才能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和角色,并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关注社会职业活动类型的发展,也需要注重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兴趣揭示了人们“喜欢干什么”职业的倾向,是个体择业、就业或创业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兴趣测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自己最感兴趣和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职业是什么,并选择与自己职业兴趣相适合的职业类型。职业兴趣测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动力,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个人职业能力,指导学生择业、就业或创业,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并愿意从事的职业,实现“择己所爱”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