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分类

一、职业分类

职业是人们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参与创造财富的社会分工,并获取合理报酬,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一种社会工作类别。职业有不同的种类,往往划分的标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职业类型。

职业分类在于针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数以万计的工作类型,划分成规范统一和井然有序的层次或类别,以确定它的归属。所谓职业分类,是依据一定的规则、标准和方法,如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通过职业代码、名称、定义和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对全社会从业人员从事的各类职业进行分析、研究和确认,并按不同职业的性质和活动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到一定职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由于职业分类既是职业社会需求性的外在特征反映,也是职业个人发展性的内在特征体现,因此职业分类具有不同的依据。依据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职业分类。目前国内外职业分类主要依据:职业性质、职业活动方式、职业技术要求和职业管理范围。职业性质,即本质属性,反映职业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类型特点,归类时要着眼历史、现状和未来,注意其静止结构和动态过程;职业活动方式,即职业运转的方法和形式,反映职业存在的客观状态,分类时要考虑职业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注意和内容的统一;职业技术要求,即某种职业活动的指标、数据、程序或模式,分类时要注意职业范围和所用标准的一致性;职业管理范围,即职业功能边际界限的表现,管理部门以此确定职责范围,分类时要确认职业的管理对象、范围和层次,做到类别准确、归属合理、划分适当和各得其位。

职业分类的实质在于区分精细的社会劳动分工,恰当地赋予劳动者的劳动角色,以利于劳动者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职业分类具有明显的产业性、行业性、职位性、组群性和时空性基本特征。除了必要的依据外,职业分类还应遵从科学规范、先进合理、内容完整和层次分明等基本原则。科学规范是要遵从职业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正确反映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制订相适应的分类标准和指标,为职业类别划分提供准确的依据;先进合理是要实事求是,具有先进性与合理性,既遵从国情,又要面向世界;内容完整是指齐全的工种,完善的类别,规范的技能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层次分明体现在体系结构上形成从高到低,逐级包容,上下层级相互依存的结构,类别清晰,方便使用(冯桂林,1996)。目前,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职业分类主要依据职业的属性、活动方式、技术要求,以及管理范围来对职业进行区分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