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简介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这本书是由(德)本雅明创作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共有36章节
1
让经典成为通识
周国平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
2
一、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 生卒年月:1892.7.15—1940.9.26 国...
3
忧郁的犹太少年
瓦尔特·本雅明于1892年7月15日出生于柏林一个饭依基督教的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系家族很早以前就在莱茵地区经商。其父埃米尔·本雅明(Emil Benjamin...
4
另类的大学生活
1912年本雅明中学毕业,开始在大学学习哲学和语言学,最初是在弗赖堡,后来在柏林,自1915年秋季起又去了慕尼黑,再往后是在伯尔尼。本雅明的学习方式非常奇特,他...
5
申请大学教授资格的失败
1921年,本雅明开始着手向海德堡大学申请教授资格学位,但遭遇失败。1923年,他又转向法兰克福大学继续申请教授资格学位。当时德国的大学对犹太人当教授有着不成文...
6
转向马克思主义
1924年,本雅明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撰写教授资格论文时,结识了来自拉脱维亚的女导演、共产党员阿西娅·拉西斯(Asja Lacis),当时已与妻子分居的本雅明对拉...
7
最后的流亡
1933年初随着希特勒上台,德国的思想和学术环境迅速恶化,左翼知识分子和犹太知识分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本雅明不得不离开柏林开始了第二次流亡生涯,这次他依然选择以巴...
8
思想史中的本雅明
本雅明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蒸蒸日上,其著作近些年来持续成为西方学界和出版的热点。在当代学术研究中,本雅明是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
9
本雅明的主要著作简介
本雅明生前除大量见诸报刊的评论文章外,只有《德国悲剧的起源》和《单向街》两部专著问世,其人其作均未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他去世15年后,阿多诺夫妇力排众议、克服...
10
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故事
...
11
本雅明思想追踪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最著名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论文,篇幅不长,大概2.5万字左右,是他诸多论文中最明晰流畅的一篇。该论文自问世起就不断遭到批评和...
12
早期的神学立场
本雅明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即1916年—1925年)通常被称为形而上学阶段或神学阶段,这一阶段的论文和著作主要包括《论本质语言与人的语言》、《未来哲学纲要》、《...
13
在马克思主义与神学之间
本雅明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1926年直至去世,这一阶段是其著作的多产期,大部分著名的作品均诞生于这一时期。本雅明放弃了前期著作中那种晦涩、思辨的理论姿态,转而...
14
纳粹风云——《意志的胜利》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一稿写于1935年,当时本雅明正处于流亡期间,贫病交加,几乎一无所有,唯一的谋生手段是写文章,但很多文章都无法发表。他是1933年阔...
15
布莱希特与史诗剧
布莱希特是德国戏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和诗人,是本雅明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对本雅明的思想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就显示了这种影响,该...
16
三、精彩导读
...
17
先打量一眼这篇长文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本雅明生前曾写过三稿,这三稿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基本观点没有变动。本书所依据的译本是王才勇先生直接译自德文的两稿译...
18
复制技术与艺术作品
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制,技术的更新将大大推进这种复制,进而改变艺术品的生产方式及存在状态。古希腊人只精通铸造和制模技术,因而他们可以复制的...
19
神秘的“光韵”(aura)
“光韵”是本雅明独创的一个概念,最初出现在《摄影小史》中。本雅明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充满了难以捉摸的神秘感:“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时空层,是遥远的东西绝无仅有地做出的...
20
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本雅明指出,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接受有着不同方面的侧重,在这些不同的侧重中有两种尤为明显:其一侧重于作品的膜拜价值,其二侧重于展示价值。与前者相关联的是有光韵的传...
21
传统艺术会消亡吗?
随着光韵的消逝,传统艺术在机械复制时代已日渐式微。当本雅明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将这一切揭示出来的时候,似乎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价值判断,但随着行文的推进,我们发现他情...
22
电影是艺术吗?
电影无疑是20世纪人类创造的最大奇迹之一,它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图像连续放映在银幕上,使之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它将技术手段与叙事因子结合在一起,永不厌倦地为人们...
23
舞台演员与电影演员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用了近三节的篇幅阐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差异。显然,前者属于传统艺术的范畴,后者属于以机械复制为特征的现代艺术的范畴,二者...
24
商业电影与明星崇拜
商业电影是与艺术电影相对而言的。艺术电影非常注重影片本身的艺术内涵,其表现主题一般为精神、信仰、苦难、命运、自由等形而上命题,制作理念上力求打破陈规、凸显个性,...
25
影片举隅:《带摄影机的人》与《淘金记》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明显偏爱苏联电影,尤其是纪录影片,他提到了著名导演维尔托夫和他的《关于列宁的三首歌》。在本雅明看来,苏联电影满足了人们要求...
26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十六节是关于达达主义的,在其他小节中对超现实主义也有所提及。作为20世纪上半期欧洲著名的先锋派艺术,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的先导。本雅...
27
艺术生产与技术决定论
本雅明在研究电影的过程中,虽然注意到电影和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他最后总是能包容这些缺点,并对电影这种新兴艺术形式表示认同,这是因为电影中包...
28
政治审美化与艺术政治化
本雅明对有光韵的传统艺术始终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一点只要看看《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姊妹篇《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就可以一目了然。那么为...
29
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一稿经本雅明反复修改后,于1936年发表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研究杂志》上,但随即便遭到了阿多诺的激烈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如霍...
30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写于1935年,这个时间距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仅相隔四十年,电影作为由机械复制技术催生而来的新兴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