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员与电影演员

舞台演员与电影演员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用了近三节的篇幅阐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差异。显然,前者属于传统艺术的范畴,后者属于以机械复制为特征的现代艺术的范畴,二者的比较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理解。

传统的戏剧艺术的表演方式是演员在舞台上直接面对观众进行现场表演,表演过程非常完整。演员要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用出色的演技来调动观众情绪,并通过观众的现场反应来判定自己的演出成功与否,整个表演过程都伴随着与观众间的潜在互动。此外,直面观众和现场表演的性质决定了传统戏剧艺术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全新的,即使同一出剧重复演出数次,每一次在若干细节上仍然有发挥和创新的余地。

电影表演则完全不同。电影演员与观众之间是彼此隔绝的,电影演员不是面对观众,而是面对摄影机去表演,表演过程不连续,也不完整,这是由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式决定的,电影不像传统戏剧那样,可以按照剧本的顺序一气呵成地演下来,电影在拍摄时往往打乱既定顺序,先出外景,再回来拍内景,所有镜头拍完后,由剪辑师按照给定顺序进行编排和剪辑,完成后期制作,一部完整的电影才诞生。和传统戏剧相比,电影显然需要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以及更多技术因素的介入,这使得它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传统戏剧。演员在电影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道具,他的表演被摄影机切割为若干片段,因此无法像舞台演员那样将自己融入角色中,更多时候他在摄影机前自我表演,而且由于无法与观众进行互动,所以他无法立刻得知自己的表演是否受欢迎。客观地说,舞台演员比电影演员需要更多的演技,因为舞台演员的成就取决于自身的表演实力,而电影演员的成就取决于镜头组接的技巧。舞台表演的现场性与完整性符合传统艺术所要求的即时即地性,因此这是一种有光韵的艺术;而电影表演则由于被分割成可剪辑的片段,打破了本应完整呈现的美的表象,因此光韵无法生成。可以想象,在舞台上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在银幕中观赏它完全不同,舞台上的罗密欧是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仿佛直接从莎翁的剧本中来到我们面前,他的音容笑貌真实亲切、栩栩如生,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他的世界。电影中的罗密欧则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像,他的声音、动作乃至表情的变化都是被一系列技术手段加工处理过的,当他对朱丽叶说我爱你时,实际上是对摄影机的镜头表达着爱情。当想到这一点时,这出著名的爱情悲剧无形中生出几分荒诞色彩,无论如何也无法勾起人们的膜拜热情。另外,电影的拷贝技术已经彻底摧毁了作品的即时即地性,如果说每一次舞台演出都伴随着几分创新,那么一部电影一旦制作完成,便可以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地在不同的电影院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