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耶斯洛夫斯基与他的《蓝白红》三部曲

基耶斯洛夫斯基与他的《蓝白红》三部曲

在众多现代艺术样式中,本雅明对电影情有独钟,但声称自己不喜欢电影的著名电影导演基耶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却在思想上与本雅明有许多暗合之处。这位比本雅明晚出生半个多世纪的著名导演正是本雅明思想的艺术实践者。

1996年3月,法籍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在巴黎病逝,享年55岁。他的死讯使全世界热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悲痛不已,因为人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个挚友、一位精神上的引领者。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后半期最杰出的艺术电影导演之一,被誉为“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他很幽默、也很有智慧,最难得的是,他的作品能让人在精神深处产生莫名的感动。

当代学者刘小枫曾将基耶斯洛夫斯基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认为他的作品浸润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悲怆色调,一种只能用灵魂捕捉到的色调。基耶斯洛夫斯基对时代生活有着深邃细腻的感受力,他善于在生活的隐喻层面把握生活并在其中思想,然后用寓言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他关注人的个体命运、生命的偶在与无奈、自由的艰难与缺憾,他的作品使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挣扎得遍体鳞伤的灵魂都能得到爱的抱慰,从而在绝望中重建希望,即便这种希望非常渺茫,然而依然给人带来温暖。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它探讨的是在自由主义社会中,个体道德处境的艰难。影片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部影片依次阐述了三个主题。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是以宏大叙事的方式来探讨这些价值理念的抽象内涵,相反他将这些抽象理念融化在个体生活事件中来把握其私人含义。

《蓝》对应于三色旗中的“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通过它来探讨自由伦理的欠缺。如果说好莱坞电影倾向于制造关于幸福生活的幻觉,那么基氏影片则展现给人们生活中残酷的真实。影片开头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驱车远足,然而突发的车祸改变了一切,丈夫和女儿均丧生,那么朱丽叶——影片的女主人公,将如何带着破碎的心灵继续以后的生活呢?为了摆脱痛苦重获自由,她逃离了所有熟悉的人和事,搬到陌生的城市,以淡化心灵的创伤。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作曲家丈夫生前有过一个情人,并且已经怀了孩子,这使她感觉到以往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个谎言……经过了很多心灵的磨难和挣扎,她终于不再逃避,选择以爱和宽容来面对周围的一切。她找到丈夫的情人,将全部遗产转交给她,然后又和丈夫的助手一起,完成了那部未竟的交响乐《欧洲》。整部影片情节散淡、色调沉郁、对话极少,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揭示心理变化的过程,将自由与囚禁、生命与死亡的主题一次次凸显出来。

白色在法国三色旗中象征着平等,《白》关注的是“平等”,但不是就政治或经济含义而言的,而是从伦理角度着眼,基耶斯洛夫斯基探讨和质疑了情爱与平等。卡罗尔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籍理发师,异国他乡的漂泊感以及工作上的压力使他变得萎靡不振,继而出现了性功能障碍,他的妻子以丈夫性无能为由到法院请求离婚。卡罗尔不想和妻子离婚,死皮赖脸地缠着她,受尽种种屈辱依然无法使妻子回心转意,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返回波兰。回国后,卡罗尔运气意外的好,不仅发了一笔横财成了富翁,而且性能力也恢复了。他想报复当初和他离婚的妻子,于是千方百计地和她取得联系,但前妻拒绝与他会面。卡罗尔依然不放弃,他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对外宣称自己已死,将遗产留给前妻。前妻终于从巴黎来到华沙参加葬礼并打算继承遗产,这时活生生的卡罗尔突然出现在妻子面前。两人一夜缠绵后,卡罗尔想方设法将妻子交给警察,最终妻子以谋害丈夫的罪名被关押。该片风格轻松诙谐,充满黑色幽默,它提示我们思考:在情爱中真正的平等存在吗?显然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片中通过性能力的不平等揭示出平等诉求的虚幻性,嘲笑现代意识形态中过于夸张的平等伦理。

《红》探讨的是博爱,确切地说是“爱何以可能”这样一个与每个人最切近的伦理问题,该片是三部曲的终结篇,也是三部曲中色调最温暖的一部影片。年轻的女学生瓦伦婷一边上学,一边做兼职模特,她非常想念远在英国的男友,但每次给他打电话,对方不是不接,就是语气中充满猜疑,这使瓦伦婷感到非常压抑。在瓦伦婷的寓所附近,住着一位学法律的大学生奥古斯特,他也正热恋着一个女孩,经常在不远处的电话亭用电话向对方倾吐衷肠。他与瓦伦婷屡屡擦肩而过,二人素不相识。一天傍晚,瓦伦婷开车回家的路上意外撞伤了一只狗,怜惜感驱使她带着伤狗寻找主人。狗的主人是位独居的退休老法官,性情古怪,整天待在家里窃听邻居的婚外情电话。瓦伦婷劝说老法官放弃这种违法行为,但老法官却告诉她,邻居的家庭看上去美满,实际上充满谎言和欺骗。老法官讲述了自己的经历:40年前,他曾深爱过一个女人,但这个女人欺骗了他,与别人偷情时被他撞见。瓦伦婷与男友分手,她思索着老法官的故事,看着老法官邻居家的女主人强颜欢笑的脸,忽然感到深深的困惑:人与人之间究竟是否可能产生真诚的情爱?为什么在爱情中总伴随着谎言?与此同时,奥古斯特无意中发现女友正在与别人偷情,这个年轻的法律系大学生似乎重复着老法官40多年前的命运。奥古斯特决定离开,伤心地乘船远行,途中客轮遭遇意外不幸翻船,130人中仅6人幸存,奥古斯特是其中之一。老法官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这一消息,同时发现瓦伦婷也在幸存者中间。基耶斯洛夫斯基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的艰难,瓦伦婷、老法官和奥古斯特都曾对真爱抱有美好的幻想,然而人性的丑陋和命运的无常将他们对爱的想象撕裂为碎片,尽管如此,基耶斯洛夫斯基并没有让女主人公瓦伦婷随遇而安,而是固执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他在影片结尾安排了一场海难,让两个彼此并不相识、但同样怀有真爱的年轻人相遇,这种安排让被痛苦灼伤的人们心存希望并感到温暖,因为尽管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爱,但我们必须在希望中生存。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探讨个体伦理困惑的杰出影片,他以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短小故事阐释了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影片推出后,在国际上获得无数奖项,基耶斯洛夫斯基也被誉为“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当被问及是否喜欢电影时,他面无表情地回答说“不”。与电影相比,他更喜欢看书,文学与生活是他创作的重要灵感,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卡夫卡、加缪等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这也许正是他与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