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思的四十年

与马克思的四十年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世间罕见,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却不是一见如故,反倒有点冷淡。恩格斯在离开柏林回到父亲工厂的途中,拜访了马克思。起初马克思把这个举止讲究的年轻人当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愤青”,而马克思本人已经与青年黑格尔派断交。两年后,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再见面时,与上次见面的态度完全不同,两人不仅志同道合,而且在一切理论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像,恩格斯衣着整洁,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而马克思不修边幅,东西总是弄得乱七八糟。两个人性格大反差,却在思想和政治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费尔巴哈 德国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

恩格斯从没想到会在父亲的工厂待上二十年,他之所以忍受“该死的生意”,完全是因为这可以帮助马克思一家免于饿死。在公司里,恩格斯只是一个高级职员,他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他的钱似乎是为马克思准备的。比如有一次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我没有买药的钱。”恩格斯立即寄来一笔钱,还说:“我现在考虑一个节省几英镑的新计划,如果成功,再寄给你一点。”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汇款常常超过自己家庭的开支,但他乐于这样做,“至少,不能让那帮狗东西因为用卑劣的手段使你陷入经济困境而高兴”。

青年黑格尔派 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他们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