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生涯 马加回忆录》简介
《漂泊生涯 马加回忆录》这本书是由.马加著创作的,《漂泊生涯 马加回忆录》共有3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一 闯关东 二 文会中学 三 东北大学 四 九一八事变 五 天津暴动 六 拘留所 七 火祭 八 国破山河在 九 安身永安观 十 左联在什么地方 十一 《...
2
一 闯关东
辽河下梢, 十年九涝。 十年九涝, 不离河套。 一年不涝, 吱哇乱叫。 ——《民谣》 小时候,我常听老人说:咱家的祖先叫白腾蛟,老家住在山东登州府的乡下。平时务...
3
二 文会中学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生活习惯。 我这个生活在辽河边的农村孩子,交了一些农村孩子的朋友,也养成了一些农村的生活习惯。春天,到柳树趟去打鸟,夏天钓鱼,秋...
4
三 东北大学
1928年,我在新民文会中学毕了业,意外地考取了东北大学。 那一年,正是辽河涨大水,大水滔天的,弓匠堡子的庄稼涝得颗粒无收,喝高粱米粥都不易,而我却考取了东北最...
5
四 九一八事变
1931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新年以后,沈阳的《盛京时报》上刊出了一条新闻,据气象专家观测,今年的太阳有些变异。四年前发现的太阳黑点消失了。它预兆着什么国家大事...
6
五 天津暴动
9月底,我到了天津。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王莲友老师了,想不到他的变化这么大。我记得他在新民文会中学教书的时候,是一个穷教书匠。穿着蓝布大褂,其貌不扬,矮个子,长...
7
六 拘留所
1932年年初,我从天津回到了北平。 这时的我已经是两手空空了。原来我希望的能从天津拿到一笔稿费,可是王莲友一跑,这个希望已经成了泡影,而欠文丰公寓的房租又增加...
8
七 火祭
1932年春天,我搬到北平彰仪门内的古物博物馆,准备到东大复学。古物博物馆的院内有几棵高大的桑树,春天抽枝发芽,青枝绿叶,形成一片绿荫。后院有两座大楼。博物馆的...
9
八 国破山河在
1932年的7月,我从北平经天津坐船到营口,上岸后又坐火车,经沟帮子转道回到了家乡。 这次回东北,为了旅途的安全,我做了一些准备。我化装成一个印刷工人,不携带任...
10
九 安身永安观
1934年的春天,我第二次流亡到了北平,住到了张露薇的家里。我们有两年没有见面了,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离开北平的时候,张露薇参加了北方左联,编辑左联刊物《文...
11
十 左联在什么地方
参加了那次会以后,我专心地写文章。 自从搬到西柳村永安观以后,我的生活开始有规律。早晨7点钟起床,在院子里做早操。上午写作,中午到清华园外一家小切面铺去吃饭。这...
12
十一 《文学导报》与生意经
我来到北平以后,在清华园参加了左联,才算是有了一个家。 但左联也不是一个安乐窝,它里面也有矛盾和斗争。在革命阵营的外部,有国民党的反动围剿,而内部的各种意识形态...
13
十二 孙快农
1936年的夏天,我搬到北平德胜门里的一座古庙住,邻居是孙快农。 孙快农是辽宁省黑山县陈屯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在洮南做过营长。在洮南他认识了一位苏联朋友,...
14
十三 李素月
来的人叫李素月,是我东大同学李树青的妹妹。李树青有一些书,一向寄存在叶幼泉的家里。现在叶幼泉准备到河南鸡公山去工作,只好把李树青的书籍寄存在我处。 她说:“先生...
15
十四 山雨欲来
1936年的冬天,是个多事之秋。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中国这个沉睡的狮子,已经觉醒了,发出了吼叫的声音。天有不测风云,人间的变化也是风云莫测。而国内的政治形势...
16
十五 卢沟桥畔
我从太原回北平后,几次去找孙快农,他搬了家,没有如愿。等到后来我再见到他的时候,西安事变已经过了很久,国共两党已经实现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这次西安...
17
十六 八月十五云遮月
卢沟桥事变以来,北平人民最感到恐惧的,莫过于日本侵略军的威胁了。卢沟桥离北平的彰仪门只有二十里地,阵地上隆隆的炮声听得清清楚楚。人们惊慌地猜测:离北平失陷的日子...
18
十七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真不幸,竟然又一次开始了流亡的生活。 8月初,我和雷加坐火车逃出了北平。 为了节约路费,我俩到天津后,不坐津浦路的火车,而是从天津坐英国太古公司的轮船,直达上...
19
十八 赴延安
抗战开始,我继续过着流亡的生活。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军队节节败退,守一处,退一处,丢失一处,真是兵败如山倒,不可收拾。卢沟桥抗战不久,平津就沦陷了。接着是南京...
20
十九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回到陕公二十七队宿舍,才知道从北平出来的人是张殊,而不是李素月,使我大失所望。原来,李素月住在北平鼓楼豆角胡同五号,而张殊却找到北平鼓楼豆角胡同十五号,不晓得...
21
二十 代号
这是我头一次过敌人的封锁线,由于缺少经验,弄得晕头转向。 走出娘子关,下了太行山,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由于地形的不同,划分出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不同的...
22
二十一 冀中生活
1939年夏天,我从冀南军区来到冀中军区。比较起来,这里更显得富裕些。盛产小麦和棉花,白洋淀里还有鱼虾。人民的觉悟高,群众运动开展得也轰轰烈烈。这里虽然也有游击...
23
二十二 平西行
1939年11月梢,黄土岭战斗刚刚结束,我就离开了晋察冀边区,准备到平西根据地去。我走的路线是经过易水河和紫荆关,这是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所走过的道路。荆轲早已经...
24
二十三 延安“文抗”作家群
1941年初夏,我从敌后根据地返回了延安。过同蒲路的时候,又经历了一次危险。 还是在新年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过同浦路了。这次,护送我们过同浦路的部队是警卫连。我...
25
二十四 良夜情曲
宴会完毕,我离开了西北饭店。我出了延安北门,沿着延河往前走,刚走到小砭沟口,半道上遇到了三位女同志。她们是丁玲、曾克,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同志。她长得机灵大方,...
26
二十五 在蓝家坪的日子
我这次回延安,住在蓝家坪的“文抗”,却要到清凉山的《解放日报》去上班。因为“文抗”是延安作家集中的地方,而且人又熟悉,拉稿也方便。上班的时候,顺便就把作家的稿子...
27
二十六 “抢救运动”
1942年年底到1943年,在延安发生的“抢救运动”,使我终生难忘。 那天,我随着大家去参加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的“抢救运动”的动员大会。一进会场,我看见在主...
28
二十七 抗战胜利了
自从在延安传达了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才纠正了“抢救运动”中所出现的“左”的错误,力挽狂澜,一场噩梦终于过去了。 延安的整风本来是正确的,需要反对的是主观主义、宗...
29
二十八 草原风景
抗战胜利以后,我和申蔚随着队伍开始向东北进发,由于战局的关系,中途在张家口停留了下来。这期间,邓拓同志留我在《晋察冀日报》做副刊的主编。我在副刊上组织发表了一些...
30
二十九 北风烟泡
半个月以后,我和申蔚从哈尔滨来到了佳木斯。 佳木斯是当时的合江省省会。我在这里见到了省委书记张闻天同志。他还依然保持着在延安时的作风,态度儒雅从容,谦虚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