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带一本书去神山

引言 带一本书去神山

世界上有神山吗?

你知道神山在哪里吗?你不知道的话,就不知道神山有多神。

你去过神山吗?你没去过的话,就不知道神山有多美。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神山确实不算太高,最高海拔也不过1200多米,但今天的神山真的有名了,而且神气起来了。

神山为什么有名?

神山为啥这么神气?

神山又美在哪里?

其实,我要告诉你的神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中国一个村庄的名字。我还要告诉你,这个名叫神山的小村庄,它真的藏在一座“神山”里——这座山就是闻名天下的神圣又神奇的井冈山。

有一首歌叫《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它在中国曾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红太阳照亮了井冈山,武装了工农千百万。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历史的关头指航向。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井冈山的神圣。

有一首歌叫《人民军队忠于党》,所有当过兵的人都唱得澎湃激昂:“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是井冈山的神奇。

神圣又神奇的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的神山,也是一座神秘的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用生命、鲜血和智慧写下了历史的神话,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一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红色基因代代传。

因为神圣,人们敬仰井冈山。

因为神奇,人们热爱井冈山。

因为神秘,人们向往井冈山。

然而,在这神圣、神奇和神秘的高光、亮丽、荣耀的背后,也曾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贫穷、贫困、贫苦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藏在深山皱褶里的传说一样,已经渐渐成为茶余饭后爷爷奶奶们老掉牙的谈资,慢慢地变得古老并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历史没有走远,并非很久很久的从前。

历史不会忘记,时间距离我们很近很近。

2019年9月,应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邀请,我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启动座谈会。“十一”黄金周一结束,我便在第一时间赶往神山村采访调查,第一次走进了井冈山。

说实话,此前,我从来没有想到,也从来没有想过,以闻名天下的“天下第一山”井冈山命名的井冈山市(江西省吉安市代管的县级市)竟然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作为一名军人,我也没有想到,我第一次来井冈山竟然让自己的人生与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联系在一起。

你还记得《八角楼的灯光》吗?

你还记得《朱德的扁担》吗?

你还记得《井冈翠竹》吗?

井冈山曾经用红米饭、南瓜汤滋养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壮大了一个人民的政党,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但它竟然也曾是一块经济发展的洼地。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又是如何打响脱贫攻坚的“第一枪”,率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的呢?

就是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井冈山,走进了神山村,见到了神山人,听到了神山的声音,看到了神山的笑脸,找到了神山的答案。

为了写好神山,我随身带了三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本是习近平的《摆脱贫困》,一本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在神山,我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我的“朝圣”之旅。

现在,就跟着我,带着这本书,去神山吧!

我们一起去看神山,去看看一个村庄的脱贫攻坚史,看看一个村庄里的乡土中国。那里有你喜欢的蓝天白云,那里有你喜欢的青山绿水,那里还有你记得住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