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8

瑞雪兆丰年。

神山村的父老乡亲不仅白天没想到,就连晚上做梦也没有想到,平常只能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竟然冒着严寒来到这个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小山村,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的确,2016年2月2日,这个猴年的农历小年,对神山村的父老乡亲来说,是有史以来最欢喜、最热闹、最红火的小年。

竹影婆娑,山道弯弯。一下车,习近平总书记先是来到村部,一页一页地翻看台账,又看了村居改造设计图,了解询问党支部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随后,他来到了烈士左桂林的后代左秀发家。在大门口,村民们正在这里准备年货——糍粑。

看到乡亲们热火朝天地打糍粑,习近平总书记也兴高采烈地接过木杵,和乡亲们一起打了起来。这一幕,将永远铭刻在神山村人民的记忆中。

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打糍粑的村民名叫李宗吾,他和左秀发家是屋前屋后的邻居。回忆起这件事儿,李宗吾黑红的脸庞就荡漾起无比的幸福,一双小眼睛因为笑容眯得更小了。他笑眯眯地说:“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啊!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热乎乎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打糍粑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打好还真不容易。李宗吾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和彭满林正在左秀发家门口一道打糍粑。

习近平总书记被乡亲们簇拥着,微笑着走过来了。左秀发夫妇和孙子迎上前,夫妇俩挽着总书记的胳膊,孙子也跟着爷爷抱着总书记的左胳膊,亲亲热热,好像是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了,停下脚步,看着李宗吾和彭满林两人你一下、我一下地打糍粑,笑着问道:要打多久?

左秀发的孙子一直抱着总书记胳膊不放,他抢着回答说:12分钟左右。

这时,站在一旁的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见总书记饶有兴致,就问道:您愿不愿意捶一下?

习近平总书记很开心,欣然同意:捶一下。

只见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彭满林递过来的木杵,很轻松地举起来,一杵捶了下去。木杵上黏着的蒸熟的米粒已变成了糊糊,这些糊糊白白的、黏黏的。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李宗吾和总书记一起配合着打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打得很带劲,笑着说:12分钟啊?

这时,站在一旁的乡亲们回答道:也不一定。

习近平总书记问道:它就是越打越黏,是吧?

乡亲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的。

糍粑越打越黏,而糍粑越黏就越好吃。很快,一锅糍粑就打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感叹道:打12分钟的话,身体就好了。[1]

李宗吾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共捶了11下,每一下都和他配合默契,令他佩服不已。他说:“我刚开始时好紧张,生怕把糍粑打掉到地上。可是没想到习总书记很随和,干活干得这么棒,他很会打糍粑,打得很专业,很自然,又认真。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习总书记跟毛主席一样,很会干农活,关心农民,对农村很清楚,知道农村的苦,知道农民的苦。”

的确,曾经在陕北梁家河当了7年知青的习近平,有过当农民的亲身体验,“那时候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当过村支书的他,懂得农民,懂得农村,也懂得农业。

img

神山糍粑

不过,李宗吾跟习近平总书记打完糍粑,没顾得上跟总书记握一下手,现在想起来,他觉得还是非常遗憾。

故事变成了黄金。李宗吾没有想到因为与总书记一起打糍粑,现在打糍粑成了神山村的旅游项目,成了一个脱贫致富的产业,也成了他发家致富的门路。他在自家门前摆上一口石臼,一边让来神山旅游的客人体验打糍粑,一边向他们讲与总书记打糍粑的故事,还让他们尝尝神山糍粑的味道。

糍粑是中华民族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传承了几千年。《易·系辞》中就有记载:“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打糍粑的方法,看起来原始,却是非常绿色环保的。李宗吾的糍粑打得好,绵软劲道,鲜香甜糯。5斤米一臼的糍粑能卖100元,抛开糯米、黄豆粉、白糖等成本,打一次糍粑能够收入70元左右。仅此一项,他一年的收入就接近10万元,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盈利近2万元。

“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如今,这句话成了神山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口头禅,也成了神山形象宣传的广告词。为此,左秀发专门请人从山上弄来一块大石头,立在自家大门前的石臼旁,镌刻上“习总书记在这打糍粑”9个大字,同时又立起了一个宣传栏,镶嵌“习总书记在我家打糍粑”的大幅彩照,招徕游客。李宗吾笑着说:“左秀发家的糍粑生意比我家还要好。”

李宗吾是一个特别勤劳、本分,又十分精明、练达的农民。他原本是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乡人。1968年,14岁的他就跟着大人出来务工,来到了江西宁冈县,背竹子,做小工,一天能挣6毛钱,最多的一天能够挣9毛钱。一年下来,他能够积蓄100多元。贫穷和痛苦,总是人生的伤痕中最深刻的那一道。回忆起贫困的难日子,李宗吾给我算了一笔账:“一斤猪肉才7毛4分钱呢。”

1977年,23岁的李宗吾终于落户神山村,与同龄的黄甲英结了婚,算是上门女婿。婚后,两人种地,砍竹子,挖笋子,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生了三个孩子,两女一男,再加上岳父岳母,七口之家,其乐融融。前不久,他把在湖南老家的母亲接过来小住一段时间,尽尽孝心。

现在,李宗吾家平常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了。前些年,岳父岳母先后去世了,没有赶上这个好时代。两个女儿也出嫁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在省城南昌,找了一个城里的儿媳妇。儿媳妇家在洪城大厦开了一个店铺,生意红火。因为儿子会做生意,深得岳父岳母喜爱,不放儿子回神山,要他接班当老板。

在神山村采访的日子里,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是在李宗吾家搭伙吃饭,所以和他交谈得比较多。每一餐,65岁的李宗吾都要喝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酒量虽然不大,但他喝起来非常认真,自斟自饮,沉浸在一种妙不可言的陶醉状态中。边吃边喝,边喝边聊,说起家事,李宗吾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这种美滋滋的状态,我觉得应该就是小康生活最美的“表情包”了。

的确,在神山村,李宗吾不是贫困户,经济生活可谓是“上等”户。他悄悄地告诉我,现在政府给家家户户的房子都统一装修了,墙壁都涂抹成了白色。从表面上看,这些屋子好像都长得一模一样,实际上是不同的。在神山村,大多人家的墙壁都是土坯墙,而他家的屋子在20世纪90年代就全部是青砖砌成的,非常漂亮、非常牢固。李宗吾之所以跟我说这些,不是在说酒话,当然也不全是炫耀,我知道,他更多地是想告诉我,即使在神山村这个穷山沟里,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能发家致富。而他自己就是这么干出来的!

李宗吾是聪明的,也是勤劳的。他跟我唠叨神山村的人和事的时候,经常用手指指自己的脑袋,那意思是说:过日子,过生活,需要动脑筋;要做得好,要活得好,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就得先想在别人的前面。习总书记来神山后,他把家里二楼的屋子全部装修一新,跟城市的宾馆一样,有标准间,也有大床房,成为神山村最早的民宿之一,在这里既可以吃饭,又可以住宿。他把自家的民宿取名“神山人家”,铭牌高高地挂在大门上方二楼的栏杆上,很是醒目。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他又把原来的柴房彻底进行了翻新改造,马上就要竣工接待客人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宗吾深信不疑。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神山的乡亲们,李宗吾家是必经之地。在总书记走到他家大门口的时候,他正在屋后的左秀发家门口和彭满林打糍粑,妻子黄甲英站在自家大门口炒板栗。总书记稍稍停留了一会儿,与她攀谈了几句家常话。这个镜头,被随行的记者拍了下来。后来,李宗吾把这张照片放大装裱起来,悬挂在大门左手边的墙壁上,上面写着“2016年2月2日习总书记到我家啦!”。妻子黄甲英手持簸箕的灿烂笑容,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在大门右侧的墙上,悬挂着他和总书记打糍粑的大幅照片,上面写着“习总书记和我(李宗吾)一起打糍粑”。

现在,神山村许多在外面务工的青年人都回来了,但李宗吾的儿子没有回来。其实,他也希望儿子能够回来跟他一道做生意。因为自从习总书记来了以后,神山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大变化,他相信儿子会比自己经营得更好。但是,南昌毕竟是大城市,比神山更有发展前途。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尽管这“高”与“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毕竟时代不同了。李宗吾理解儿子的选择。

在村里,经常有邻居跟李宗吾开玩笑说:“以后儿子在南昌城里发达了,就把你们老两口都接到城里养老呢。”

“嘻——嘻——”李宗吾偷着乐了,露出一嘴的大白牙,正儿八经地说:“我才不去呢!城里可不是我想待的地方,还是我们神山好。我习惯这地方了,这辈子也离不开了。那城市里的空气有我们神山的空气好?自来水有我们神山的山泉水好?再说了,他们再好,也都是要花钱买呀。你看我们神山,习总书记来了以后,彻底大变样了,哪里还有穷山沟的样子嘛。小康生活还能怎么样,不就是现在这个小样子?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花,过的都是神仙过的日子了。你看,白天有四面八方的游客,要热闹有热闹,一到晚上又恢复了平静,泉水哗哗从门前流过,要多安静有多安静。”

作为一个农民,李宗吾知足常乐,心中充满着他的小桥流水和诗情画意。是啊!什么是小康呢?李宗吾面带微笑的回答,就像从他家门前流过的小溪,日夜奔流不息,泉水叮咚叮咚……

说起神山村的巨变,李宗吾扳着指头跟我讲了五个方面,娓娓道来,好像早就打好了腹稿似的。

第一个变化是交通。要致富先修路。路就像人体的血管,路通了,神山的动脉和静脉与国家的血脉连接在一起了,神山就又活泛了,有了动力。

第二个变化是房子。在统一装修之前,村里专门给每家每户的老房子拍了照,留作纪念。今昔对比,照片里那些破旧、丑陋、简陋的土坯房,年久失修、蒿草遍地的样子,简直让你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三个变化是通信。前几年,神山村还没有通网络,更没有微信。李宗吾告诉我:“(过去)女儿过年回家,跟朋友打电话,还要翻山越岭爬到山顶上去。”现在,建了基站,手机打通了,网络有了,微信也有了,还有了Wi-Fi,手指动动就可以随时随地和儿女见一面聊一聊。

第四个变化是环境。李宗吾说:“我们神山的绿化更美了。”群山环绕、四季常绿的神山村,自然环境还需要绿化吗?当然要!现在神山村的环境绿化工作跟城市一样,路是路的样子,树是树的样子,盆景是盆景的样子,就连垃圾也是以垃圾的样子放在应该放的地方了,再加上路灯照明系统,神山村干净了、整洁了,居住环境改善了。

第五个变化是思想。李宗吾说:“从前,我们看不到党组织,现在市里有第一书记,乡里有驻村队长、大学生村官,党支部活动开了,老百姓有话可以说了,即使有牢骚也能找到地方发了。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对总书记来神山村的意义,他用了一句极其简短的话做了概括:“这是神山村在新时代的一次解放。”他话音未落,我眼睛一亮,感觉这个农民不简单,他说出了一个农民的心声,要温度有温度,要高度有高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确,神山村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中迎来了一次新的解放。我知道,李宗吾所说的这个“解放”,是他和他的乡亲们在思想观念上获得了新的大解放——口袋富起来的神山老百姓,脑袋也要“富”起来。

李宗吾是1954年出生的。说是“空巢老人”,其实现在他的“巢”一点儿也不“空”,夫妇俩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亦乐乎。每天,他的家里人来客往,生意兴隆,热热闹闹,好像是城里的一个大饭店。现在,他家的“神山糍粑”被评为井冈山十佳特色小吃之一,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他依然像一个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小蜜蜂,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酿造更甜蜜的生活。

img

神山村的道路

夜已经很深了,离开李宗吾家的时候,天上还在下着小雨。烟雨蒙蒙,溪水潺潺,神山的夜晚是如此的静谧,忽然想起神山村的一首客家歌谣《月光华华》——

月光华华,细妹泡茶,

阿哥兜凳,大伯食茶。

茶又香,酒又浓,

食到大伯面绯红。


[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6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