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2

201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迎来了创建90周年。

2017年,井冈山又创造了一个“第一”。2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这条消息,犹如早春二月里的第一声春雷,响遍神州,震动世界。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市整体脱贫,打响了脱贫摘帽的“第一枪”!这标志着井冈山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将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进入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攻难关,实事求是创新路。“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井冈山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力向贫困宣战。如今,这个革命老区的脱贫摘帽,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更大的信心。井冈山人民在新时代创造的这个“第一”,意义非凡。2月27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眼的位置刊发通讯《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了》,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讯这么写道:

所有壮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壮美的故事无疑属于井冈山。

八角楼里灯火明,黄洋界上炮声隆。90年过去,今天,一场气壮山河、战胜贫困的大决战,再次从这里出发。鸡年伊始,江西省井冈山市庄严宣告:率先脱贫摘帽。

经第三方评估确认,井冈山贫困发生率实现1.6%。

“粮食直补三项192.6元,危旧房改造补助5000元,土地租金638元,黄桃茶叶分红3300元,房屋出租30000元……”走进黄洋界下神山村的贫困户张成德家,他家2016年的各项收益情况,客厅里贴的《贫困户收益确认公示表》上记得清清楚楚。张成德捧出他家的脱贫档案,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四卡合一”,记录了他家脱贫的全过程。

防止虚假脱贫,重在精准确定每一个贫困户,艰苦奋斗攻难关。井冈山让群众身边的人、最熟悉的人来把关,精准区别红卡户(特困户)、蓝卡户(一般贫困户)、黄卡户(2014年已脱贫户),派工作队精准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

神山村有贫困户21户,去年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7500元,关键就是攻克了“拦路虎”——将2005年修通的3.5公里进村路拓宽了。“原来只够小车过,悬崖峭壁没法会车,货车进不来,大量山货运不出。”村党支部书记黄承忠介绍,去年6月,路全部扩宽到4.5米,并增加了30多处会车点。

路一畅,神山村红色旅游全盘皆活,不只是货畅了,最重要的是客来了。张成德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最多的一天,家里那张吃饭桌接待了8桌客人。2015年他家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去年底人均已超1万。

防止数字脱贫,关键要打造能“自己造血”的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实事求是闯新路。春回井冈,翠竹青青。长坪乡的竹海很出名,竹高肉厚品质优,然而“人在家中穷,竹在山中烂”。“砍下来也难运出山呀,要用钢丝绳溜索慢慢滑下来,下个山得转运三次。”长坪村贫困户钟上平颇无奈。

img

大货车也进了神山村

因地制宜,根据资源情况“对症下药”,井冈山近几年对集中连片的几十万亩毛竹林实行低产改造——修林间作业便道,改善运输条件,每亩毛竹再补助抚育费125元。“现在每亩毛竹增产一成以上,只要砍下来滑到路边,就能运出去卖钱,一亩就可收入约3000块。”已经脱贫的钟上平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乡干部告诉记者,低改抚育4年后,每亩毛竹增收还可增加一倍以上,“不算春笋、菌菇那些林下收入。”

毛竹低产林改造,只是井冈山“231富民工程”的一角——“十三五”期间发展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2016年,全市茶竹果产业面积已达28.3万亩,其中,毛竹低改已完成8.94万亩。“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井冈山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鞠躬尽瘁打赢攻坚会战,夙兴夜寐走完脱贫长征。”一位叫胡永斌的村支书在工作本上这样写道。走进距市区52公里的葛田乡,大干气氛扑面而来。农网改造、通村组路拓宽、村庄整治都在有序进行,井冈山6个未脱贫村,葛田乡占两个。乡干部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贫困户增收问题去年就达标了,主要是基础设施方面还落下点欠账,2017年,我们乡剩下的两个村都能脱贫。”

瞧!从《人民日报》的这篇通讯来看,神山村可谓井冈山脱贫摘帽的样板村,具有标志性意义。

是啊!谁能想到呢?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的地方,这个集革命老区、偏僻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地方,2013年年初贫困人口2.3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经过脱贫攻坚战,到2016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脱贫摘帽后,井冈山的扶贫工作不松劲,到2018年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到0.25%,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今天的神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乡亲们扬眉吐气,神气起来了!

神山村神气起来了!

沉寂了百年、承受了百年孤独的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神山村还成为春晚的分会场,乡亲们喜气洋洋地提着红灯笼戴上红围脖上了春晚……一夜之间神山村名扬天下,令人惊羡不已。

在神山村,村民们都乐意跟一位大眼睛、四方脸、皮肤黝黑、身体健壮、十分帅气的乡干部交流,并用客家话亲切地称呼他“阿燕”。

阿燕,真名叫李燕平,是井冈山市茅坪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驻神山村工作组组长,驻村帮扶已经3年多了。

2016年6月2日,李燕平来到神山村挂点帮扶。那时,习近平总书记离开神山村整整4个月,整个村庄依然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喜悦中,激情被点燃起来了,动力被激发起来了,希望也被鼓舞起来了。但是,人气一开始还不是很旺,因为常住人口多为老弱妇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怎么办?凝神先聚气,干事先聚人。

若年轻人回来了,神山村就会有生机,有活力。很快,像彭展阳回乡创业一样,彭长良、彭青良、彭德良三兄弟回来了,罗林根、罗林辉兄弟俩回来了,左光元的孙子左良健回来了,老支书的小儿子彭小华回来了,左香云的弟弟左春云也回来了……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的这一天,47岁的罗林根正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磨豆腐,准备过年。两天前,他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听到总书记要来的消息,真是不敢想象,兴奋不已。于是罗林根夫妇带着孩子赶紧开车回神山村的老家打扫卫生,迎接总书记的到来。总书记来到了他的家门口,站在门外说:“这家的主人是谁呀?”罗林根赶紧站起来跑到门外欢迎总书记。寒暄之后,他告诉总书记自己家在龙市镇买了房子。接着,总书记问他:“在那里干什么活呢?”他告诉总书记自己在龙市镇的恒华瓷厂上班。总书记又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经济收入怎么样和小孩的读书情况。最后,总书记笑着说:“给你们拜年啊!”[1]

img

神山村乡亲们的全家福

现在,因为陶瓷厂处于停产状态,罗林根回到了神山村搞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性格沉稳、宽厚的他,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他说:“习总书记给我们村做了一个‘大广告’,村里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宣传,很多人慕名而来,是发展农家乐的好时机。等有了起色,我就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女儿叫回来一起搞。”经过3年多的发展,他已经积累了一些人脉,与众多“红培”机构有着热线联系,因此有许多回头客。我在神山村采访的日子里,几乎每天的早餐都是在他家吃的。他媳妇不仅人长得漂亮,做的面条、米粉味道也相当不错。

因为“红培”人流大,神山村的农家乐现在办得比较火。但一开始,有些村民还是有些担忧,怕弄砸了赔本。李燕平就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帮着村民一块儿规划院落、设计菜品,还帮忙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他说:“干部只有在每个环节都贴心用心,乡亲们才会安心放心。”作为乡里的驻村干部,李燕平对神山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十分了解,对村民家里的角角落落都非常熟悉。白天,他忙着在村里村外跑事情;晚上,他挨家挨户串门走访。“我们把阿燕当亲人,不光跟他聊增收门道,家里生活上的事也会让他帮着出主意。”彭德良笑着说。

“吃着好,请再来。”神山村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了。为了规范农家乐,神山村专门制定了农家乐餐饮接待的规章制度,除了按国家规定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外,还制定了《管理制度》《五病调离制度》,从业人员要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六严六不”诚信经营承诺书》,同时实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农家乐的质量,神山村又专门统一出台了菜品标准、卫生标准、收费标准、分配标准,明码标价,杜绝恶性竞争;每年还对全村18户农家乐进行A、B、C三个级别的评定认证。

罗林根的弟弟罗林辉是从深圳回来的,兄弟俩长得像,也都非常健壮。1980年出生的罗林辉,比哥哥小10岁,2000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到上海打工。后来,他转到深圳做家政服务类的工作,当上了一家“快乐生活驿站”洗衣店的总经理,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结婚后,他和爱人一起做餐饮大排档,2009年至2013年间,每天的收入都有800多元。工作虽然辛辛苦苦,但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蒸蒸日上。谁知,因为他人酒驾,在马路边行走的罗林辉夫妇突然遭遇车祸,导致他脚部骨折受伤,妻子当场死亡。天降横祸,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塌了半边天”,他只能自己带着7岁的儿子,一边养伤一边打工,做木门生意,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2015年,他被评定为“蓝卡”贫困户。

2016年过小年前,罗林辉接到哥哥的电话,说习总书记要来神山村,他赶紧辞去工作回到了家里。总书记走了后,在阿燕的建议下,哥俩一起商量,做了分工,哥哥罗林根开了一家农家乐,弟弟罗林辉开了一家“神山超市”。因为地处村子的中心位置,现在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

另一边,彭氏三兄弟依然和母亲左炳阳生活在一起,住在一栋房子里。这是神山村最拥挤的一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三兄弟三种性格,但非常团结友爱。在阿燕的建议下,兄弟三人分工互助、友好合作:大哥彭长良负责开农家乐,二哥彭青良负责卖旅游小商品,小弟彭德良负责卖“井冈红”品牌茶叶。

彭长良性格稳重成熟,言语不多,一看就是吃过苦的孩子。本来在龙市镇的映山红陶瓷厂上班,现在一心开农家乐。尽管开得不温不火,但他十分知足,一年下来毛收入也有10万元左右。他说:“1989年父亲彭秋海去世的时候,我才18岁,二弟15岁,小弟12岁,大妹9岁,小妹才3岁,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那个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有上顿没下顿。上山砍竹子,还经常碰到竹叶青、五步蛇,吓得个半死。1996年结婚后,我才单独外出打工。现在习总书记来神山了,我乘上了这趟‘末班车’回到了村里发展。总书记是一个朴实的‘当家人’,让老百姓心里很踏实。我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会一心跟党走。”

在彭长良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份农家乐的家常菜单,共计有17道菜:土鸡、土鸭、农家腊肉、青椒小河鱼、客家米粉肉、干煸泥鳅、小炒黄牛肉、毛葱蛋饼、客家酿豆腐、家乡豆腐、酸菜炒笋、酸菜肉末、笋干炒肉、萝卜干炒鸡蛋、蕨苗炒腊肉、南瓜红烧、时令蔬菜。我在神山村采访的日子里,曾多次遇到新华社、江西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他们也曾多次在彭长良的农家乐吃饭。

彭青良跟大哥长良的性格迥然不同,性格直爽的他敢说敢做,说起话来就像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遮无拦。1998年从大陇中学初中毕业后,他到广东东莞打工,先后在灯饰厂、鞋厂做工人、组长,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非常辛苦。2000年他结了婚。2001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他做手术花了10000元,从那以后就再也不能干重活,生活陷入窘境。他说:“我们家苦了半辈子,穷了半辈子,小时候又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浅,实诚。那时候,我就靠体力,背毛竹,削竹块,一天才挣十几块钱。幸亏习总书记来到神山村,我现在每天过得很充实。”在他的“小超市”里,井冈山特产琳琅满目。除了神山糍粑之外,他主营的“土蜂蜜”“蜂王浆”“蜂巢”可以让游客现割现卖,十分抢手。

彭青良还有一个拿手技艺,那就是酿酒。他的“原生态酒坊”就在他家的后院里,可以酿出糯米酒、米烧酒、神山茶酒和果酒。他带着我走进了他的作坊,详细地介绍了他酿酒的方法、步骤。我能看出他对原生态酿酒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他的这些原生态酒,包装也都来自神山竹工艺品,是他自主创业增收的重要来源。

因为父亲去世早,小弟彭德良从小就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孤僻,见人都不敢说话,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习总书记来到神山村后,在阿燕等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帮扶、鼓励下,作为“蓝卡”贫困户,老实淳朴的彭德良开始做茶叶销售。因为他们家离村部最近,所以也是旅游参观的核心地段,生意不错。在他家的大门口,高高地悬挂着“井冈红”的招牌,大门的右侧挂着两个铭牌,一红一黑,红色字体的是“江西井冈红茶叶有限公司神山基地”,黑色字体的是“井冈山神山村绿韵茶叶专业合作社”。随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越来越多,彭德良卖绿茶、卖红茶,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见多识广了,观念变了,天地宽了,性格也变了,变活泼了、开朗了,生意也越做越好了。

img

彭氏三兄弟的“井冈红”

img

蜂拥而至的游客 丁晓平/摄

在彭德良家堂屋的墙壁上,贴着井冈山市统一设计制作的《贫困户年度收益确认公示表》。在采访茅坪乡党委副书记王晓慧时,她曾告诉我:“这是茅坪乡的首创,所有贫困户家庭家家有一张,都公示上墙,明算账,算明账。”因为彭德良家是“蓝卡户”,所以表头的标题也是蓝色的。在彭德良家的收益公示表中,我看到他的致贫原因及贫困状况是:缺技术、资金创业,三子女上学,经济负担重;家庭贫困人口是6人,其中有1人吃低保;拥有耕地面积2.7亩,林地面积102亩,住房面积120平方米。从2015年脱贫以后,他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除2016年因取消政府补助产生小幅波动外,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情况均呈上升趋势(详见表2)。

表2 贫困户年度收益确认公示表(彭德良家)

img

彭小华是老支书彭水生的小儿子,1970年出生,在神山村读了三年级,到坝上村读了四、五年级,大陇中学初中毕业,高中没有读完就回家务农,上山砍竹子、挖笋子。那时候适逢分田到户,每家每人分得30亩山地。彭小华坦言:“那时木材跟金条一样贵,但砍伐都是有指标的,一家一户收益还是很少的。那时村里分地都是抓阄,人心比较齐,也单纯,要是现在肯定分不下去了。”

2000年后,彭小华觉得务农无法改变贫穷的命运,就开始学篾匠技术,做凉席、筷子,后来又学油漆,但这些似乎都没有找到致富的出路。彭小华开始搞养殖,先是养竹鼠,后来又养猪,养石蛙。他笑着说:“我搞了很多名堂,但终究没有找到门道,赚不到钱。”怎么办?结婚后,他跑到宁冈学会了驾驶技术,于是开始开中巴车,跑宁冈到湖南沅陵的客运线路。可是竞争太大,每天10多台车,基本上是空跑,他只好放弃。无奈之下,他又开小商店,做小买卖:先是卖香火,接着卖服装,还卖过塑料。但他毕竟拖家带口,除去吃、喝、用,还是赚不到钱。于是,他又跑到古城的陶瓷厂打工。就这样,彭小华在各个岗位之间转来转去,没赚到钱就放弃,就像猴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始终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2011年的时候,在陶瓷厂打工的彭小华,一边上班一边开始养蜜蜂。他花了18000元,买了15箱蜜蜂。谁知,打工和养蜂两头无法兼顾,蜜蜂越养越少,死的死,跑的跑,15箱养成了5箱,丢了三分之二,损失惨重。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后,彭小华和父母、妻子商量,辞去了陶瓷厂的工作,回到家里一边开农家乐,一边专门养蜜蜂。这回两头都能兼顾,没有矛盾了。彭小华较好地掌握了养蜂技术,经过一年时间的养护,到2018年,5箱蜜蜂一下子繁殖到了30箱。到了2019年,又繁殖到了75箱。这着实令全家欢喜不已。

这天晚上,坐在他家厨房的餐桌旁,他乐呵呵地给我算了一笔账:75箱蜜蜂,每箱产蜂蜜20斤,共计产蜜1500斤。如果按最低价格每斤60元销售,可盈利90000元。但是,因为蜂蜜产量太大,目前他个人销售的能力有限,2019年还有400斤蜂蜜没有卖掉。现在全国都在搞扶贫攻坚,种植、养殖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窝蜂”的现象,养蜂的人也越来越多,养蜂产业的规模和蜂蜜的产量都已经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蜂蜜的价格也由2017年的100元、2018年的80元下降到2019年的6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产销的供给平衡,彭小华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主动压缩自己的产业规模,卖掉30箱蜜蜂。他悄悄地告诉我,这30箱蜜蜂每箱卖了500元,挣了15000元。

“我能卖多少蜜,我就养多少蜂。”彭小华实事求是地说。现在,他又回到了创业的起点,控制产业规模,依然养35箱蜜蜂,保持一种“小富即安”的状态。但他又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地方政府部门在扶贫时会购买蜜蜂送给贫困户养殖,因此他准备同时搞蜜蜂种源的培育和销售。因为没有掌握网络技术,没有开网店,彭小华的蜂蜜销售渠道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原始的直销方式。这在电商时代,显然是落伍了。我很担心他库存的400斤蜂蜜怎么办。他若无其事地说:“只要是纯蜂蜜,放三年四年也不会坏。我就是把它放在瓦缸里封存好就可以了,比放在不锈钢罐子里还要好,不会变质。”

彭小华外表看上去不太爱说话,但头脑灵活,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思路十分清晰。为了打造自己的蜂蜜品牌,他本想以自己的父亲“神山老支书”的名义申请注册商标,谁知申请时才发现早就被别人抢注了。现在他准备以“山神坊”的名字来注册。他给北京的某家公司交了1700元的委托费,一年过去了商标也没有下来,对方却又催着他继续交钱。他笑着跟我说:“我担心我是不是被骗了。”

现在,作为神山村唯一的养蜂人,彭小华也参加“神山合作社”销售蜂蜜。养蜂的成本不算太高,但是管理工作比较辛苦。彭小华自己从山上砍竹子给每一个蜂箱搭一个棚子,遮风挡雨。到了春天,他就驾着自己的小货车,拖着35箱蜜蜂,去寻找百花盛开的地方。哪里有花儿,哪里就有养蜂人的身影。伴着蜜蜂嗡嗡的鸣声,彭小华走进大山的怀抱,走进油菜花盛开的田野,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风餐露宿、辛勤劳动的画面装饰着他诗情画意的梦想。彭小华说,养蜂成本不高,但需要工夫和技术。在井冈山,每年的7月份,千树百花才进入“流蜜”期。每天早晨,勤劳的蜜蜂天没亮就出门采蜜,一直忙到累死。它们的生命才30天,有的蜜蜂死在采蜜的路上。在收蜜的时候,他非常辛苦,但是看到收获,心里也甜蜜蜜的。

因为父亲给习总书记竖大拇指点赞,彭小华的“神山老支书农家菜”比较红火,有很多回头客。就在我采访的当天,他们就接待了90个客人。他的妻子笑着说,明天已经预约了30个人。因为饭菜的成本逐年增高,农家乐的利润也渐渐低了,一年下来纯利也就三四万元。但一家人知足常乐,感到非常幸福。坐在一旁的父亲彭水生笑着说:“我们全家感谢党中央,感谢习主席。托习主席的福,不然我们家没有这么幸福。”

img

左春云的“神山人家”系列根雕作品(部分) 丁晓平/摄

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的弟弟叫左春云,1988年出生,大陇中学初中毕业后他跑到浙江义乌打工。与哥哥搞竹工艺不同,他学了一门文玩手艺——做手串,搞根雕。习总书记来到神山村后,他也响应政府的号召返乡创业,回家做柏木手钏。他说,制作根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经过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8个步骤,还要挑选稀、奇、古、怪的木材,再进行奇思妙想的构图。在他的工作室,我看到了他做的“神山人家”系列根雕作品。这些作品,古拙淳朴,栩栩如生。2018年,神山村村民委员会颁发给左春云“返乡创业人士”荣誉证书。在神山村“神山身边的好人榜”上,对他有这样一段评价:“2017年,左春云返乡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左春云不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还对有困难的其他创业村民提供帮助,为周边的农民带了一个好头。”

两个月前,因为连接230省道、通往神山村的道路突然塌方,导致进村的车辆通行不畅,游客也随之减少。的确,我进神山村的时候经过一处塌方路段,车辆必须爬上很高的临时开挖的山坡,十分艰难且危险。采访中,村民们对此颇有微词。年轻的左春云对此意见强烈,毕竟路坏了,生意不好做了,能不着急嘛!更何况,这几天又下起了小雨,道路湿滑,从外地来的游客就更少了。左春云一边加工着手串,一边跟我说起这些,情绪有些激动,甚至都不愿意接受采访。就在这时,一批从青岛到井冈山参加“红培”的客人热热闹闹地涌进来了。不一会儿,他桌子上的手串、手把件等文玩很快销售一空。10多分钟后,客人就一哄而散。左春云开心地笑了。不用问,今天他又赚了不少。

“返乡创业,致富奔小康,我们都沾了习总书记的光。”神山村的乡亲们见了谁都这么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7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神山村一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神山村组织了一次题为“走好小康路,感恩总书记”的团圆饭活动,全村乡亲们一起过小年。李燕平负责组织落实。通过多方联络邀请,一些在外工作的村民也纷纷赶回来了。当天,全村共摆20桌,231人的村子一下子聚齐了210多人,吃了全村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团圆饭。

说是团圆饭,也是联欢会。只听锣声一响,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歌唱比赛、舞龙舞狮、趣味游戏,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老老少少一一上台,男男女女纷纷登场,歌声掌声笑声吆喝声响彻山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为了给大伙鼓劲加油,大家在开展文娱活动的同时也不忘表彰优秀,最美脱贫户、最美神山人、最美家庭、优秀党员也一一亮相。姓名一喊,紧跟着就是一片掌声;荣誉一宣布,紧跟着就是一阵喝彩。席间,村委会还给每位8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慰问品。一顿团圆饭,就这样吃成了大伙儿的“齐心饭”。

旧貌换新颜,日月换新天。

如今,神山村真的神气起来了,人人神清气爽,笑逐颜开,腰板挺直,喜洋洋地走在大路上。

看!党恩浩荡实干兴邦建伟业开创新时代。

瞧!国运兴隆强基固本奔小康走向大未来。

来神山村走一走吧,这里的老人慈祥,孩子漂亮,女人温柔,男人健壮!

来神山村看一看吧,这里的天空晴朗,山明水秀,鲜花绽放,大地芬芳!

img

精神爽起来,秧歌跳起来

img

生活富起来,龙灯舞起来

img

神山的孩子们,趣味游戏玩起来

img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拔河比赛“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