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有人形容神山村的地貌像一个锅底。在我亲身体验之后,觉得神山村更像是一个仰头的田螺。如果你从空中俯视,四周高山环拱,随着盘山路旋转到谷底,神山村就坐落在这田螺壳的顶部。一条小溪,从东面的山坡上一路下来,穿村而过,向西边的山涧流去,泉水叮咚,四季如歌。小罗告诉我,哗哗流淌的溪水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这实在是够让我们久居城市的人羡慕的了。
多美呀!然而,神山村和井冈山的许多村庄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边远山区,气候多变,雨水较多,具有“同山不同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奇怪的是,2019年的秋天,井冈山经历了一场大旱,近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抵达神山村的这天晚上,天公作美,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而且这一下竟然下了一个星期,直到我采访调查结束离开,天又开始放晴了。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操着他浓重的湖南客家口音跟我开玩笑说:“小丁,这场及时雨是你给我们带来的哟。”
彭水生也曾是“蓝卡”贫困户。如今他也成了井冈山的大名人,和彭夏英一样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那是2016年2月3日,《新闻联播》头条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的新闻,时长24分钟,在其中第9分钟左右出现了彭水生的镜头。75岁的他紧握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你是我们的好领导,那么远,到我们这个穷山沟来,这是我们穷山沟的福气,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福气。你啊,不错嘞!好书记嘞,我们代表我们群众,大家都欢迎你!”
“你呀,不错嘞!”彭水生竖大拇指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视频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上了头条,刷爆了朋友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也坐在电视机前,在看到《新闻联播》播出这个镜头的那一刻,确实感到有些惊诧——没想到一个老农民竟然敢以这种方式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点赞,这是需要勇气的;更没有想到的是,《新闻联播》竟然以同期声播出了这个画面,这同样也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条好新闻!看到的人们无不为彭水生老人点赞,为中央电视台点赞,更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那个夜晚,在电视里,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一幕,看到了神山村老人和孩子们的笑脸,也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开心的笑容。现在,来到了神山村,我一定要见见这位老支书。可是他实在太忙了,白天不仅要为来神山村旅游的客人们做“红色讲解员”,还要去市里做“义务宣传员”,日程满满的。在我即将离开神山的头一天晚上,我终于见到了他。老人家乐观豁达,声音洪亮,鹤发童颜。
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彭水生就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听说总书记要来我们神山村,我激动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觉,不知道见面后要向总书记说啥好。后来,许多人见了我都夸‘老支书,你的胆子不小啊!’其实,我哪里是胆子不小啊,说的都是我们农民的心里话,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话。可是,当时我还是太激动了,本想说‘你啊,干得不错嘞!’谁知这一激动,就把‘干’字给说漏掉了。”说完,老人家又开心地笑了。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翠竹掩映,溪水潺潺。漫步神山村,一面“笑脸墙”格外醒目。在墙上,贴着27张满是笑容的村民照片,组成了一个“心”的模样。老支书彭水生的照片位于“笑脸墙”的正上方。78岁的他,红光满面,身子骨硬朗,成了神山村的“形象大使”,天天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讲总书记来神山村的故事,讲神山村脱贫故事,干得像年轻人一样带劲。
村民赖福山的照片位于“笑脸墙”正下方。照片上,他揽着妻子陈秀珍的肩,笑得十分灿烂。曾当过12年神山村村委会主任的他,最近正忙着把自家的老房子改成民宿。他感慨地说:“总书记讲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神山村做到了。”
村民胡玉保是“笑脸墙”上笑得特别开心的一个。在神山村采访的日子里,我就住在他出租的民宿“初心小院”里,也算是我的房东。他笑着告诉我:“上面政策好,下面干劲大,全村老少都一个心思,干出个新样子,欢迎总书记再来我们神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