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30

“靠娘娘会老,靠墙墙会倒,只有靠自己才长久。”

神山村的乡亲们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在党和政府各级组织的引领下,开展“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到2017年,神山村实现了全面脱贫,挖掉了千年的穷根,人均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升到7760元,提前摘除了“贫困帽子”。2018年,神山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旅游扶贫等举措,村容村貌发生了欢天喜地的新变化,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村贫困人口彻底消除。到2018年年底,神山村接待游客26.2万人,全村农户人均收入1.98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元,同比增长11%,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条辫子撸到尾。”这些年,神山村先后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全国红十字系统博爱家园助力脱贫攻坚精品项目”、江西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神山村脱贫了,老百姓的日子红火了。

神山的乡亲们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创作了一首《神山感恩三字歌》。村委会把它设计制作成宣传栏,竖立在神山组与周山组之间的山坡上。歌曰:

神山感恩三字歌[3]

神山村,山坳里。千百年,贫瘠地。乙未年,总书记,携春来,送暖意。今回首,仍历历。一夜间,春潮起。草木苏,千帆举。

img

竖立在村道边的《神山感恩三字歌》 丁晓平/摄

日日新,月月异:羊肠道,变街衢;断桥连,路接续;小沟渠,修整齐,水车转,清小溪;房前地,百花丽,屋后山,名树绿;饰立面,新如洗,修房顶,无雨滴,土坯房,成记忆。环村路,更靓丽;安全水,甜如蜜;卫生厕,入画里。村容美,真宜居,如仙境,桃源地。风雨来,有挂记;霜雪至,有提及。

产业兴,一批批:老和妇,浸糯米,打糍粑,亦生意;年轻人,抓商机,忙创业,不出去;黄桃树,种遍地,开红花,结富粒,合作社,连一体;农家乐,笋沾雨,炊烟升,风味异,立协会,统管理;土特产,变俏女,金凤凰,山里鸡,活水来,养好鱼;茶叶香,飘四季,神山牌,名鹊起;竹筒酒,山中玉,亮清清,甜蜜蜜;竹木林,绿银行,不乱伐,鸟欢啼,轻低改,价值提,升品质,增效益。

脱贫战,来破题:举措新,拓荒犁;形式多,先锋急;串景点,连景区,深融合,游全域;行步道,全建齐,停车场,好几里;山外客,密如蚁,乐体验,留足迹;外国友,传信息,乘兴来,满意去;兴民宿,留客居,兴致高,旅无忌;帮扶队,聚合力,倾心血,提志气;扶助金,入股去,到年底,有红利,连年增,永受益。

多个人,有名气:彭夏英,勇自立,战贫困,金句题,红杜鹃,是赞誉;左香云,有能力,致富路,急奋蹄,思路广,忙生意,大市场,小工艺,新理念,促升级,热心肠,听民意;赖佰芳,原无居,政府帮,众心聚,甘替苦,住公寓,好日子,活出趣。

神山人,变化巨:口袋丰,今富裕,腰包鼓,脑不瘠,活动多,触书籍,评先进,美名记;爱心墙,笑容聚;深贫户,已无一;暂贫者,信心提,等靠要,都摒弃,自强路,皆卖力,小轿车,已无奇;新电器,入家里;精气神,朝阳里,勤奋斗,幸福经,勇搏拼,常温习,小康路,都走起,不缺席,一二一。

神佑山,有福地。遇贵人,逢佳期。振兴篇,好机遇。心含暖,涌感激,莫忘恩,永铭记。十九大,东风疾。崛起路,更鼎力;中国梦,已可期,为实现,驰不息。我河山,多壮丽。远天涯,近江西,频欢歌,多笑语。神山村,仅一隅。小缩影,大道理:时代卷,共答题,作答人,十四亿。

img

在“感恩总书记、奋进新时代”文化活动中获奖的群众合影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现在,神山村党支部正在全面实施“党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神山。他们按照中央确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坚持运用“党建+”理念,推行“党建+产业发展”“党建+生态宜居”“党建+乡风文明”“党建+乡村治理”“党建+红色讲习”,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真正把神山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乡村振兴”如何落地生根呢?时任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用“三个结合”和“三个同步”做出回答。他说:“一是要围绕发展产业,实现群众与集体同步增收;二是要围绕改善环境,实现庭院经济与村庄同步美丽;围绕志智双扶,实现家风乡风同步文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2020年,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在这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面前,井冈山人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陪同我来神山村采访的井冈山扶贫办的罗相兰笑着告诉我:“我们井冈山人总结了一个奋斗目标,叫作‘三最一跨’,就是‘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如果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让井冈山‘红色放出新光芒,绿色绿出新精彩,脱贫跨出新征程’。”

2019年10月16日,就在我离开神山村的这一天,《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同志的署名文章《推动井冈山高质量发展的调查思考》。刘奇在文章中说:“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人口17.1万。过去的井冈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初贫困人口2.3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经过脱贫攻坚奋战,2016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井冈山脱贫摘帽后工作不松劲,2018年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到0.25%,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他希望井冈山继续在致富路上奋力奔跑,发挥特色优势“造血”功能,激发改革开放澎湃动力,铸牢凝心聚魂的红色基因,让人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井冈山人民已经向世界作出了庄严宣告:“红色景区中我们最绿,绿色景区中我们最红!”我相信:这是包括神山村父老乡亲们在内的所有井冈山人的铿锵誓言。而在我即将完成这本书稿的时候,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神山增加一些历史感,给它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增添一道靓丽的“古”色——古色古香路更长!

img

非洲驻华使节团在神山村考察

神山村真的脱贫了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017年11月6日,非洲27国驻华使节偕配偶一行70人来到了井冈山,来到了神山村。

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看到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神山村百姓,满脸笑容,信心满满,充满幸福感、获得感,不由得点头称赞说:“他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自给自足,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代表团团长、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维克托·希科尼纳站在神山村村部大门前,仰望群山,感慨万千。他说,非洲是这个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在神山村的脱贫经验中,用红、蓝、黄三种不同颜色的卡来体现不同贫困程度的百姓,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还说,在很多国家脱贫攻坚战中,很多脱贫成功之后的百姓,没有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帮助,有可能会产生惰性,致使出现返贫现象。贫困的问题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时刻保持警惕,中国在这一点上,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离开神山村的时候,希科尼纳大使为井冈山留下了一句名言:“走出了贫困,人民就重新找回了作为人的尊严。”

是啊!摆脱了贫困,人民就找回了作为人的尊严!

只有人民有了作为人的尊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从站起来、富起来之后真正的强起来,从而为人类做出更多更伟大的贡献!

2020年1月1日至2月12日初稿

2020年3月3日二稿

2020年3月17日三稿

2020年5月24日定稿


[1]《茅坪乡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11月版,第347—348页。作者引用时对文字略有修改。

[2]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5—26页。

[3]收录本书时,标点及分段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