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
“给钱给物,还要建一个好支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把手”工程,五级书记一起抓,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却是这项工程的“牛鼻子”。在很多贫困群众心中,身边党员是什么样,中国共产党就是什么样。作为离贫困最近的人,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在祖国大地上的“老少边穷”地区,有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1]
2019年10月16日,我在井冈山采访的行程即将进入尾声。我在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大楼见到陈学林的时候,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两个月前,他从井冈山市科学技术协会调任市委党史办副主任。于是,我们就有了共同关注的话题——对神山村红色历史和红色旅游的系统开发和整体打造。谈及这个话题时,他表现得尤其热心和迫切。
作为井冈山市科协派驻神山村的第一书记,陈学林在神山村参与扶贫工作前后共计8年时间。从2012年开始,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他奉命到神山村挂点驻村搞扶贫工作。他十分坦率地承认,头两年的工作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一年差不多到村里去四五趟,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走马观花似的,群众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次走进神山村的时候,陈学林没有想到自己脚下的这片红色热土,竟然还存在这样一个偏僻、贫困、落后的村庄。在他看来,虽然满眼的青山绿水,可神山村的模样应该是他少年时代记忆中的那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距离他的现实生活已经很遥远。更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就连语言交流都成了问题。为什么?神山村村民大都是从湖南迁徙过来的,说的是客家话,语速比较快,他听不懂。刚刚去的时候,陈学林还需要叫一个“翻译”在身边才可以谈事情、打交道。
到了2015年12月,井冈山市委组织部任命陈学林担任神山村第一书记,从中央到地方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此时,通往神山村的公路最宽处也只有2.4米,根本无法会车,吨位稍大一点的货车根本无法进村,真正的是一条“单行线”。即使这样,公路也只是修到了村委会门口。
那时候,神山村只有37幢土坯房,稀稀落落,安安静静。如果不是一日三餐时屋顶上冒出袅袅炊烟,以及偶尔有两三声牛哞四五声狗吠六七声鸡叫八九声鸟鸣,小村似乎看不出有人间烟火,除了“空巢老人”,连“留守儿童”都没有一个。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到神山村之前,全村只有38个人在家,而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第一书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流行的一个“热词”。尽管我很早就从报纸上、电视里知道“第一书记”这个称呼,但如果不是参与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到神山村采访,我还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第一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儿。
采访中,陈学林和他的续任兰树荣都通过他们的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向我普及了“第一书记”这个概念的基本知识。
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是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之一。201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对选派第一书记提出明确要求:第一书记的任期一般为两年以上,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有四项:一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二是推动精准扶贫;三是为民办事服务;四是提升治理水平。
建强基层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重点是协助配齐村“两委”班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以及村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推动精准扶贫是第一书记的关键职责。重点是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带领派驻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神山村村部
为民办事服务是第一书记的重点任务。重点是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整改事项的落实,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经常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办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重点是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政策,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努力消除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不良风气;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指导群众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由此可见,第一书记并不是什么“官”,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但涉及村里的大事小情,他们又什么都得管,什么都能管,什么都必须管好,似乎有点“钦差大臣”的味道。
说起当第一书记的感受,陈学林说,他根本没有找到“钦差大臣”的感觉,手中也没有任何“尚方宝剑”。那时候,神山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村干部去“化缘”,去东拼西凑一些钱。陈学林所在的科协,也是一个穷单位。2012年他刚来的时候只凑到了6000元。这些经费放到神山村,就像一瓢水泼进了沙地里,连影子都看不到。
俗话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当基层干部,不仅不容易,而且是真难!尤其是当贫困村的村干部。
难在哪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其实,对村干部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也是千条线。为什么?村干部每天面对的就是一家一户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啊!众口难调,你说难不难?
比如,早些年为了扶持贫困户,政府鼓励他们养羊、养牛,给他们送羔崽,送技术,送市场。那时候,神山村真的出现了“遍地是牛羊”的美景。可是黑山羊的破坏性非常大,糟蹋了植被、庄稼。后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改变了扶贫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开始种植黄桃、茶叶,每家每户都入股分红。于是,种养之间的矛盾出现了。怎么办?这时候,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就得走上前,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不一定管用。不过,还是毛主席说得好:“运用典型推动工作。”
这个时候,是舍小义取大利,还是舍小利取大义,就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了。陈学林说:“彭夏英的确是一个好典型,别看她是一个农家妇女,觉悟很高,的确是‘最美神山人’。她家是养牛、羊最多的人家之一,她带头按照村里的规定,把牛和羊都卖了。要知道,在村子里,牛个头太大,没有办法用秤来称,就是凭商家的眼睛来估。结果她家的牛一年前买的时候是8000元,这次卖掉还是8000元,等于白养了一年。可是她没有讨价还价,这就是取义忘利,我很感动。”
有句民谚:“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村子里的乡亲也有脾气倔强的,也有性格拧巴的,有的是“顺毛驴”,有的是“闷头驴”。比如,有一位贫困户老人的性格就比较古怪,村里需要把他“一卡通”里的养老保险等账目的流水打印出来做账,村干部考虑到他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就替他去大陇的银行办理。要知道,银行有规定,他人代理需要提交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于是村干部就三番五次去找他,可他就是不给。怎么办?作为第一书记,陈学林出马了。
陈学林进了家门,老人家依然是爱理不理的样子。陈学林就搬一个小马扎在他身边坐下来,轻言细语地说:“老支书,我今天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来看看你;二来实话实说,你也是老党员,帮你打印‘一卡通’的流水账也是市里的规定。我来,不是逼你,是跟你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
老人家心里知道,这第一书记毕竟是市里下派的干部,而且这市里来的干部一点儿也不端架子。就这样,陈学林这几句热乎乎的话,一下子就打开了老人家的心扉。老人家高高兴兴地把户口簿交了出来,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陈学林深有体会地说:“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将心比心,把老百姓爱听的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到了2017年12月,陈学林在神山村当第一书记已经满了两年,组织上准备调整人选。这个时候,他却深深地爱上了神山村,主动要求留任,直到2019年8月才离开。
我问陈学林:“为什么不想走了呢?”
陈学林说:“神山村的乡亲们淳朴、善良,太可爱了。比如,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去神山村看一看,体会一下农村的生活。彭德良的妈妈左炳阳阿姨非常热情,专门给我女儿送来自家炒的板栗。那一刻,我感到很温暖,觉得我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还有一件小事,我也一直记在心上。那一次我陪香港《文汇报》记者去采访‘红卡户’葛湘村。他是一位聋哑人,和他妈妈左细英一起生活。我们到了他家,想不到他笑嘻嘻地拿了一个西瓜出来,正准备切给我们吃。看到他这么客气,我们感到不好意思,就赶紧把刀抢下来,把西瓜和刀都送进了厨房。谁知,过了一会儿,他不声不响地把切好的西瓜端了出来。说句心里话,我非常感动。要知道,他是一个残疾人,又聋又哑,根本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他也说不出任何话,可是他懂得事理,有情有义,这份真诚是发自内心的。现在,我离开神山村了,但每每想起这些事儿,我就觉得自己为神山村乡亲们做得不够多,还做得不够好。”
驻村扶贫,缺不了基层干部家人的支持。陈学林藏在心里的一句话是想跟女儿说声“对不起”。他说:“高考第一天,我把女儿送到学校,就一心赶回村里办公。哪晓得女儿上洗手间时水龙头坏了,把女儿全身都淋湿了,当天下午就高烧39摄氏度。女儿平时的成绩是不错的,本来想考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结果因带病参加高考,影响了成绩,差几分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女儿支持我的工作,可在关键的时候我没有陪伴在她身边,到现在心里还很内疚。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起这些,生怕让她再难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