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

1977年出生的彭展阳,是神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现在,神山村在全国有名了,他的担子可不轻。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始终眉头紧锁,没有露出笑脸,话里话外都能听得出来,他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精神压力。

彭展阳是第二代神山人。父亲彭秋生是有名的造纸师傅,老家也是湖南的。1963年,彭秋生应神山村时任村支书黄明钦的邀请,来到神山村做造纸师傅,后来就留在了神山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1997年,彭展阳从吉安农校一毕业,就跑到广东打工去了,在一家名叫裕华的电子厂做电视机线路板。第二年,他当上了负责电脑检测部门的组长,每月能够挣1500元。这个工资应该是相当高了,是我当年副连级军官工资的两倍。1999年,他跳槽到一家夜总会,负责酒水吧台,晚上上班,白天休息,每月能挣2500元。2001年,他在网上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张芳莉,是湖南茶陵老乡,就回家结婚了。结婚后,他在井冈山的龙市(原宁冈县城所在地)恒华陶瓷有限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很快就在彩绘车间当上了班长,每月也能挣2000多元。2002年,他当了技术部门的科长,负责技术开发、配方工艺。2008年,公司扩建,实行股份化改造,他入了股,每年收入已经达到10万元。2009年,他在龙市买了房子,又买了车子,成为最早离开乡村的一批神山人。2010年,他担任了车间主任,年收入又提高了,达到15万元。在井冈山这个数字应该是非常可观了。

2016年4月,彭展阳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又成为第一批回到神山村的创业者。为什么?因为这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神山村,彭展阳觉得机会来了,他心怀抱负,信心满满,想回来大干一场,决定做食品类的实体产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做成。彭展阳几经辗转瞄准了乡村旅游,感到这是神山村值得深挖的一个“富矿”,可以拓展思路,深耕细作。

在乡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年初,彭展阳和几个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协会统一标准,对接资源,做好统筹,多次组织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统一农家乐配套设施,统一饭菜种类、质量和价格。协会还跟外界广泛联系,先后引来多家井冈山红色培训机构到村里对接,想方设法让游客多来神山。协会特别在接待安排上向贫困户倾斜,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更快地脱贫奔小康。

自此,彭展阳的命运也戏剧性地改变了。从来没有想过“从政”的他,在2016年6月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2018年1月,前任黄承忠调离后,他当选村支书,这年3月又当选村委会主任。他按照“培训到农村,体验到农户,红色旅游助推精准脱贫”的路子,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还创办“神山糍粑”体验旅游项目,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现在,神山村有18户农家乐,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更何况党政一肩挑,按道理来说,彭展阳工作起来应该得心应手,更何况神山村全国闻名,但实际上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乐观。他真诚地说:“说句心里话,还是自己创业比当村支书好干。”

img

村支书彭展阳和“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彭夏英

作为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彭展阳一年的工资是24000元,跟他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差距很大,经济收入损失很大。因此有同事开玩笑说,现在当村干部是家里的钱越用越少。彭展阳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他家一年的开支要七八万元,基本上是在吃老本。因此他老婆又准备开一家服装店,以养家糊口。他还告诉我:“村干部还有一项收入,就是给‘红培’机构当讲解员,每次收讲解费200元,但其中有100元要上交村集体。”

关于村干部的待遇和收入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每次春节回故乡安庆,在和乡亲们聊天的时候,或多或少也道听途说一些故事,真真假假难以评说。在神山村采访时,有老百姓对村干部的收入也是有微词的,不太相信彭展阳跟我所说的收入情况,他们认为,村干部肯定有“油水”,还有其他“灰色收入”。我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总书记抓反腐力度如此之大,谁敢呀?”乡亲们就反问我:“村干部如果真的只拿那么一点钱,他们凭什么生活?连车都开不起,谁犯傻啊?”由此可见,村干部与群众之间还是存在着信任危机。如何解决这个危机?如何“拉直”农民们心中的那个问号?恐怕也不是神山村一个村庄的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的确,最困难、最令彭展阳感到头疼的,还真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比如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问题,凡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动了谁家的“奶酪”都不行,就会有人不答应。他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上面有压力,下面有阻力。现在,神山人的口袋是富起来了,但有些人在精神上、思想上却越来越穷了。”

口袋富了,脑袋却“穷”了?更重要的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神山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新的“贫富差距”(或者叫“富裕差距”)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采访期间,已经不只是彭展阳一个人看到。接受我采访的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副书记王晓慧,副乡长李燕平,神山村原支书、新城镇副镇长黄承忠,神山村村干部赖国洪、赖志成、李石龙,井冈山市派驻神山村的第一书记陈学林、兰树荣等,他们对这个问题都有着高度的共识。这将是制约神山村未来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一个“瓶颈”。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详细讨论。

坐在村部办公楼一层的办公室里,我和彭展阳面对面地交谈,外面人声嘈杂,来参观旅游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我问彭展阳:“当时选择当基层干部,是心血来潮吗?”他回答说:“我把这个当作人生的一个平台,想锻炼一下自己。尽管受了很多气,但既然选择了,大家又选举了我,我就要义无反顾,好好地干吧!”

在村部旁边的文化小广场上,设置了一个宣传栏,上面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神山村发表的一段重要讲话:“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途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都要共同迈入小康社会,都要精准扶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习近平总书记在神山村还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神山村也不例外。作为村支书,他就应该是乡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彭展阳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神山村的种植产业发展相对稳定可观。彭展阳介绍说,全村种植茶树200亩、黄桃120亩、雷竹30亩,开挖鱼塘20亩。贫困户每年在产业当中的分红达到3000多元,毛竹产业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因此,种植产业的收入就有7000多元,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img

井冈红神山茶基地

神山村的种植产业是如何经营和发展起来的呢?产业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产业扶持资金;二是部门筹集资金;三是社会捐助资金。这些资金到位后,全村21户贫困户每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万元,作为股份入股到产业当中,家家都拿到了股权证。每个贫困户作为股东,前三年产业分红不低于本金的15%,第四年为本金的20%,第五年以后按本金的30%。这个比例是逐年增长的,也是相当可观的。以2017年为例,“红卡户”通过金融入股和在黄桃、茶叶种植产业中的分红,每户达到5500元;“蓝卡户”在黄桃、茶叶两个种植产业中,每户分红达4000元。种植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确保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实现了“资金变股金”。

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民宿、土特产等消费第三产业怎么办?现在的神山村在这方面依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农家乐,还是民宿或其他竹器加工,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个体户经济,“自打鼓自划船”,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如何整合资源,进行捆绑集团式发展,真正像种植业一样形成产业化、股份化管理,从而走向现代化,是神山村现在迫在眉睫需要解决、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神山村虽然已经迈过了“贫困”这道坎,但既要保障不让脱贫户返贫,又要带领村民在富裕路上越走越宽广,早日实现小康从而迈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神山村所要求的那样——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作为神山村的“一把手”,彭展阳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