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1

神山村虽然偏僻,但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属于亚热带森林区域。神山村现有耕地面积198亩,山林面积4950亩,其中90%为毛竹林,并盛产杉木、泡桐木、枫木、檀木等木材。山中还有井冈山特有的植物,如井冈山猕猴桃、井冈山寒竹、井冈山冬青、井冈山杜鹃、白花映山红等。神山村有一座神龙庙,庙后有一棵银杏树,树高30多米,树围2.2米,相传有1000多年的树龄,堪称神山“千年银杏王”。山林中野生动物品种也十分繁多,有野鸡、野猪、水鹿(山牛)、竹鸡、石蛙、大鲵(娃娃鱼)。神山村产水稻,尽管山高水冷,产量不高,但足够村民食用。10多年前,神山村所在的茅坪乡就获得了“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因此,“红色引领”和“绿色崛起”成为井冈山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两大“杀手锏”。

关于井冈山的毛竹,有这样一篇美文,我们或许都曾经读过: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你还记得吗?这是我们曾经一起读过的课文。它的题目叫《井冈翠竹》,作者是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的袁鹰。在我们的少年时代,这篇课文收录在人教社1988年版的初中《语文》第4册,至今读来依然亲切。

是啊,谁能把井冈翠竹忘怀呢?

井冈山的竹子,是井冈山人的财富,也是神山村的财富。多少年来,到山上去砍毛竹卖,成为老表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毛竹换来的钱,买回油盐酱醋、衣袜鞋帽,还要建房子、娶媳妇。冬天,老表们上山挖冬笋,那是山里人挣钱的宝贝;春天,老表们挖春笋做笋干,既可以当菜吃又可以换来零花钱。勤劳的老表们家家户户男男女女都会编织手艺,他们把毛竹砍回家编织成篮子、箩筐、簸箕,既打发了漫漫时光,又可以贩卖到城里的集市,编织起一个个幸福的梦想。竹子是神山村乡亲们的摇钱树、命根子,承载着一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里人的希望。

井冈翠竹养育了一代代神山人,也见证了一代代神山人的生活与成长,神山人也一代代从井冈翠竹中找到了寄托和希望。如今,新时代的神山村诞生了一位被老表们称作“竹制品超人”的农民——左香云。在2018年的春天,他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呢!

2018年3月5日上午8时,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开始了。根据大会安排,这场“代表通道”邀请了10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其中有4位来自农村的代表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他们分别是来自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农民杨昌芹,还有一位就是来自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左香云。

中国每年的“两会”,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活动现场,有记者向左香云提问:“一年前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请问你们村怎么脱贫的?作为一名农民,你认为怎么做才能巩固脱贫成果?”

img

全国人大代表、井冈山神山村村民左香云

面对记者的提问,左香云接过话筒,侃侃而谈:“这两年来,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村里现在搞起了黄桃和茶叶基地,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2016年,我们接待游客10万人次,到了2017年接待游客将近22万人次。随着我们旅游人数的翻番,老百姓的收入也翻番了。”就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左香云表示,基础设施要全面跟上,产业要大力发展。“现在井冈山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像我们在以前种黄桃和茶叶,现在我们把黄桃种在房前屋后,也就是说(游客)伸手就能摘到桃子。”最后,就“井冈山巩固脱贫成果”的问题,左香云用在乡亲们中间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生活——“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

左香云在人民大会堂的回答,不仅赢得了现场记者们的掌声,也赢得了坐在电视机前的神山村父老乡亲们的热烈掌声。

一个初中毕业的山里娃怎么就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呢?左香云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新时代。

左香云是土生土长的神山村人,曾祖父是烈士左桂林。1977年出生的他,从大陇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打工谋生。1996年,他在龙市跟亲戚学习摩托车修理,做了4年。到了2000年,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刚刚发展,左香云开始接触旅游行业,他与几个朋友合伙到黄洋界卖弹弓、笔筒等竹子类的旅游工艺品。一开始他是摆地摊,后来他和30多个人合租一个门面,挤在一起卖东西,穷吆喝,可是收入很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理想。

2001年的一天,左香云一边卖东西一边与一个小伙伴聊天。小伙伴说:“香云呐,我们再这么卖下去,别说娶老婆,就是养活自己也养不起。你家离黄洋界这么近,家里竹子那么多,还不如自己做自己卖。像现在这样练摊,卖别人的东西,我们的收入还担不到人家身上的呢[3]。”

“你们那里有竹子。”就因为朋友的这句话,左香云第二天就怀揣着身上仅有的100元钱,从黄洋界回到了神山村,回到了家里。

干什么呢?左香云也想好了——做弹弓。他用这100元钱买了两组油漆、两斤皮子、一把刨子,身上就没剩多少钱了。回到村里,他跑到山上去砍树杈,开始埋头做弹弓。他花了一个星期一口气做了200个弹弓。弹弓做好了,他兴冲冲地跑到黄洋界去卖。但是,令他非常失望的是,竟然一个弹弓也没有卖出去,他一分钱没有赚到。

第一次“出征”就这样悄没声息地失败了,他伤心极了。

左香云哪里知道,这种纯天然树杈做成的弹弓,根本没有市场,人们还是喜欢经过机器加工、外表更加整齐美观的工艺产品。没办法,他只好把弹弓上的皮子一个一个拆下来,一气之下把200个天然树杈做成的弹弓架子全部扔掉了。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可惜,如果留到今天,这些原始的家伙说不一定还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呢!“是啊!人的后背没长眼睛,谁能想到还有今天呢?”左香云笑着说。

回到家里,看到左香云垂头丧气的样子,父亲左秀发问道:“怎么了?”

左香云伤心地说:“别人的弹弓两块五一个,卖得非常好,我的一个都卖不掉。”

因为缺乏木质原材料,市场上抢手的机器加工的工艺弹弓,左香云无法做出来。而凭着个人的体力又无法从山上把高大的原木运回家。怎么办?

父亲安慰他:“别急,我们再想想办法。”

左思右想之后,有经验的父亲拿着一把柴刀,带着左香云上山了。在自家的山地里,他们挑选了当地一种名叫“冬瓜木”的树。父亲用柴刀把它砍倒,再比照弹弓的长度尺寸,把大树砍成一截一截的,再一段一段地背回家里。就这样,原材料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左香云在家里又开始制作弹弓了。他找来模具测量、比对,拉大锯,推刨子,一口气又做了200个。

一个星期后,左香云又来到了黄洋界,还是摆地摊。

这一次,左香云成功了!

他制作的“冬瓜木”弹弓同样卖两块五毛钱一个,一售而空,他一下子赚了400多元。

一个星期能挣400元,一个月就能够挣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可以赚20000元。这样的收入在2001年的神山村,应该是“大户”的收入了。

左香云在弹弓上挖到了“第一桶金”。然而,随着市场上做弹弓、卖弹弓的越来越多,价格也因竞争加剧而随之下跌。因为山上的木材数量有限,且生长周期慢,几十年才能成材,砍一棵少一棵,不利于生态环境。怎么办?左香云开始转变思路,把眼光瞄向了漫山遍野的毛竹。

井冈山的毛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年就可以成材,而且年年砍年年长。于是,从2004年开始,左香云在家里开办了竹制品加工厂,做竹工艺产品——茶杯、笔筒、酒杯、竹碗、快板、茶叶罐,真正地拉开了人生创新创业的序幕。

经过两年的市场探索,从2006年开始,左香云选择专门做竹笔筒,大获成功。这一年,他把2003年结婚欠下的近万元债务全部还清了。2007年,他的生意纯利润达到5万元。2008年,因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他没有挣到钱。到了2009年,随着电信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左香云制作的竹工艺产品走出了黄洋界,走出了井冈山,电话、网络订单不断,产品远销各地。这一年,他花了10万元在龙市买了房子,搬到了城里。

人生如棋。高手下棋,下一步,看三步。左香云说:“现在,我经常跟比我年轻的朋友们说,做事情,总要想一想,问一问自己,三年以后怎么样?现在的决策一定要为三年后着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头两年不太顺利,你就要坚持,要看看第三年。”

到了2010年,左香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手工制作,花了两万元买了一台竹筒雕刻机。这一做法一下子改变了神山村祖祖辈辈的传统认识,成了村里的大新闻。老人们都跑来看热闹,想不到这台像绣花机一样的家伙刻出来的图案、文字比手工的还标准、还好看。一根毛竹可以做十几个竹筒,一个竹筒可以卖七八元,除去成本,可以挣五六十元,比单纯卖毛竹的收入高出了4倍左右。有了硬件,左香云和妻子一起,寻师访友,努力学习电脑软件,设计图案。如今,他们的雕刻机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在十几分钟内完成雕刻成品。2013年,左香云又增添了一台雕刻机,产品数量、质量也翻了番。这一年,他买了私家车。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神山村后,左香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制作的竹筒在旅游黄金时段最高价卖到了50元一个。不久,他又开发了“神山竹筒酒”。他算了一笔账:“单纯卖毛竹,一根竹子只能挣七八元钱;做笔筒,一根竹子可以挣五六十元;现在做竹筒酒,每筒可以卖80元,平均一根毛竹可以挣到250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7年,左香云申请注册了“神山老表”“神山香云”“神山夏英”三个商标。他的创业之路开始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左香云深有感慨地说:“从我爸爸那一代我就记得,我们神山开始做竹筷,一双筷子也就卖几分钱。这些年来,我在旅游行业里做竹工艺产品的深度加工,从肩挑手提去黄洋界练摊,到现在网上销售,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大,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的左香云不仅是全国人大代表,而且担任了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神山村旅游协会会长。对未来神山村的发展,他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当副书记才一个多月,现在负责神山村增资立项、旅游管理、乡规民约等工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乡亲们能够共同富裕、共同扶持、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当然,我们村干部一定要走在前面,做事情要公正公平公开,老百姓要紧密配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现在是一个公众人物,这也是我一辈子的光荣。神山村以前是多么的团结友爱,我希望乡亲们和谐共处。我当副书记,我不拿一分钱工资。左代表在这5年中为村子做了什么事、做出多少贡献,乡党委和村里的乡亲们5年后会给予评定,而不是我自己。”

img

左香云为神山村的乡亲们宣讲“两会”精神

说得好!“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乡亲们相信你说出的话,也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在贫困村土生土长起来的致富带头人,左香云用他的勇气、智慧和勤劳闯出了一条符合神山村乡情乡土的成长之路。他成功了,为神山村树立了榜样。我相信,在这位“竹制品超人”的身上,人们也看到了井冈翠竹的精神——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祝福你,左香云!

祝福你,神山的乡亲们!


[1]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6期,第5页。

[2]《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6年2月3日。

[3]客家方言。意思是我们挣的钱都给别人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