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1989年3月,邓小平说:10年改革最大失误是教育发展不够。
的确,贫困地区致贫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教育不发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根本大计、国之大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所以才有五千多年文明的赓续和发展。但是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始终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即存在严重的阶级差异,底层的平民百姓往往无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政府在全民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上做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但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工作因为受地理、经济、交通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扶贫也成为“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井冈山地区属于“庐陵文化圈”。庐陵,即现在的吉安市。“庐陵文化”的核心包括科举、书院、文化名人等与教育有关的内容。自有科举制以来,庐陵郡考取的进士共计3000多人,享有“三千进士冠华夏”的美誉。在吉安,至今依然流传着很多科举佳话,比如,有“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有“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还有“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因为教育发达而名人辈出,如宋代名臣杨万里、南宋状元文天祥、明代内阁首辅解缙等等。庐陵的白鹭洲书院,还曾是宋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但不可否认,就是在这样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区域,依然存在着地区差异。其中井冈山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教育事业并不发达。
为了配合扶贫攻坚战略,井冈山市出台了教育民生工程政策,落实了“三卡户”孩子的帮扶教育。2019年,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井冈山市紧前出台了新的举措,提出了“三个巩固四个确保”的新目标。何谓“三个巩固四个确保”?在陈学林提供给我的一份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巩固”就是:“巩固全山脱贫人口不返贫、不掉队,剩余贫困户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巩固已退出的贫困村不‘滑坡’,非贫困村不倒退;巩固已取得的扶贫成果,贫困发生率降至0.05%以内。”实现“四个确保”就是:“确保脱贫户收入只增不减,确保扶贫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确保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显然,这个目标是一个高标准。而在井冈山市提出的这个新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扶贫已经位列扶贫政策的第一位,然后依次为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自然资源扶贫。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教育扶贫的政策内容摘录如下:
(1)学前教育。对在公办幼儿园(含乡镇中心小学主办的幼儿园)、村小附属学前班、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按每人每学年1500元标准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
(2)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贫困寄宿生实施生活补助;小学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学年1000元,初中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学年1250元,分学期发放;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基础上由市“爱心扶贫基金”筹资给予特困生每人每学年一次性补助500元。
(3)高中教育阶段。①每年按2500元、2000元、1500元三个标准分学期发放助学金,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高中助学金,确保红卡户学生享受最高档。②对红卡户、蓝卡户、黄卡户及农村低保户学生、特困救助学生和残疾学生免学费,对“红卡户”学生另外再免书本费。③在我市井冈山旅游中专就读贫困学生每年免除本专业学费,对一、二年级就读的贫困学生每年按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4)中高职阶段。对在初、高中毕业考入中等及大专职业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每学年补助3000元,连续补三年,五年制的连续补五年。
(5)大学阶段。①对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除大专职业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给予5000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对考入高等院校的特困生再由市“爱心扶贫基金”筹资给予一次性资助3000元。②对当年录取普通高校的新生和高校在读的学生,实行应助尽助、应贷尽贷,提供每年8000至12000元额度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实行在校期间国家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③对当年考取大学的贫困户子女补助路费,省内高校一次性补助500元,省外高校一次性补助1000元。
(6)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水利、农业、林业“三定向”的加20分投档;在师范“三定向”指标中,每年切出30%的招生指标用于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帮助其实现教师梦想。
在井冈山采访时,曾任神山村第一书记的陈学林告诉我,他的帮扶对象赖志鹏就是这项教育扶贫政策的受益者。
赖志鹏是神山村周山组的一个“黄卡贫困户”,因患有肺病,做过手术,身体虚弱。夫妻俩带着两个小孩,一儿一女,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为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村委会经过考察后向上级报告,申请把他正在读高一的女儿作为“三定向”培养对象,保送到吉安卫校上学并获得批准。毕业后,孩子直接分配到神山村卫生所工作,而且,孩子上学期间可以报销四次往返路费。
毫无疑问,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摘帽的井冈山市,在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的确是明智之举、科学决策。正如井冈山市委领导班子所立下的誓言:“我们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一定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暖流”助学活动
这是一个斩钉截铁的誓言!是那么的响亮,是那么的铿锵!
祝福你们,井冈山的孩子们!
有了共产党人这样的誓言,你们的人生有希望了。
[1]本段内容来自《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6年2月3日)和2019年10月12日笔者采访彭长妹的录音。
[2]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6期。
[3]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6期,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