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威廉·莎士比亚,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同时代人本·琼生则称之为“时代的灵魂”。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欺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人文主义的代表,他已经被人们当做一种符号,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精神。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瑰宝。莎学评论家哈里逊曾经说过:“如果诗歌女神会说英语,她们必定用莎士比亚精美的语言说话。”

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只有37部戏剧,2首长诗以及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作品富含人文主义思想,对处于历史过渡欺的英国作了广泛又深刻的描绘;莎士比亚创造的情节极具生动性,每个故事都是由多条线索组成,错综复杂,引人入胜;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有力,他的作品里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文体,他的很多警句至今仍广为传诵;莎士比亚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罗密欧、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每一个名宇都能浮现出一个生动的形象。

莎士比亚对于英语的语言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在作品中使用的词汇多达16 000个,是一个普通人词汇量的十倍。他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语言和词汇,当代的英语中仍有许多词汇、短语、谚语、格言是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而在《牛津名句词典》中,莎士比亚一个人就占去了65页内容。

直到今天,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被译成7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地传播。莎士比亚的研究机构也在各地不断地兴起。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蓝本拍成的电影多达600多部,仅仅一个《哈姆莱特》,就已经被翻拍了23次。

莎士比亚在19世纪中欺开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梁启超确定并开始使用“莎士比亚”这个译名。五四运动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开始逐渐地被翻译成白话文。从此之后,莎士比亚就一直是中国读者心中最为著名的外国作家之一。

莎士比亚的作品呈然一直深受大家的欢迎,但人们对他的生平资料却所知甚少。他并没有日记、书信留下,也少有同时代人的回忆与记述。本书在参考大量资料的情况下试图展示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多读者钟爱他的主要原因,因此,本书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为读者介绍了他的戏剧以及诗歌作品,力图使读者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莎士比亚的生活及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的好朋友,他第一本戏剧集的出版者赫明和康德尔曾经说过:“……他才智的创造物不应束之高阁,否则,会像失掉它们一样糟糕。因而,读它吧,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读它吧。如果您不喜欢它。这将是您不善于理解它的不幸标记。”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这本书认识莎士比亚,理解莎士比亚,喜欢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