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史剧创作
莎士比亚最初的戏剧创作,是从历史剧开始的。历史剧这一体裁,从出现开始,它的内容就是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问题。莎士比亚创作道路的开始,适逢英国历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关头。虽然当时的莎士比亚年纪还不大,却对社会生活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他用自己的笔,把英国很多王朝的兴衰荣辱搬上了舞台。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一共有十部,其中有九部出自他的创作早期,包括《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人们通常把《亨利六世》三部曲同悲剧《理查三世》连在一起,作为莎士比亚创作初期的历史剧四部曲。这四部剧按事变的年月顺序前后相连,反映了英国从1422年到1485年的历史。
《亨利六世》三部曲讲述了兰开斯特和约克两个王族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斗争。
上篇以亨利五世之死(1422)开始,以亨利六世决定娶安佐的玛格莱特为后(1444)结束,包括了英、法历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时期。这出戏的剧情严格按对称原则编排:先描写英军营垒,接着就摆出法军的阵势。敌对双方阵营发生的事件,随着剧情循序演出。每个阵营的内部又各有内部斗争,就使得剧情更加鲜活生动了。法军内部的冲突起于勃艮第公爵不从于王命,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民族利益,倒向了英军一边。在圣女贞德的游说下,这一冲突得到了解决,叛变的封建主回到了法军的行列。正因为法军的团结一致,才能把英军打得节节败退。
英国阵营中的封建大臣们也在不停地互相倾轧。从戏的一开场,英国朝廷里的权力之争就已经展开了。亨利五世刚刚去世,亨利六世年纪还小,不能亲理朝政。大权握在兰开斯特王朝中,兰开斯特的奠基人是亨利四世,是他推翻了理查二世。而约克家族的代表人物这是这位下台皇帝的后继人,理查·约克因而要求王位继承权。敌对双方在坦波尔花园里一方摘红玫瑰,一方摘白玫瑰来确定支持者的多少。剧本最后以约克党徒的胜利告终。
莎士比亚在这个剧本中塑造了两个英雄角色,英国的塔尔博骑士和法国的圣女贞德。但是因为他是从一个英国人的角度创作这个剧本,圣女贞德的形象远没有塔尔博骑士那么高大。塔尔博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英雄人物,他身上体现着人道主义的真正崇高的理想。
《亨利六世》中篇的开头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式的。在剧情刚刚开始几分钟后,激烈的戏剧冲突就已经展开了。
年轻的亨利六世同法国郡主玛格莱特缔结了婚约。这门婚事是一次对英国不利的政治交易。萨福克奉旨迎接新娘。郡主不仅没有任何陪嫁,还要求英国人把他们在法国的两块领土割让给郡主的父亲。大臣普遍不满。葛罗斯特公爵与萨立斯伯雷、华列克、约克同白玫瑰党结成联盟,与以国王、萨福克以及温彻斯特等组成的红玫瑰阵营形成了对立的局势。但是,各个联盟之间也在不断地进行内部的斗争。
斗争一开始围绕葛罗斯特进行。亨利六世幼年时期,他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玛格莱特和萨福克合谋搞垮了葛罗斯特之后,伦敦市民发动了起义,要求惩办害死他的罪犯。暴动的市民由封建主华列克和萨立斯伯雷领导。最后,国王迫于人民的压力,放逐了萨福克。在这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场人民起义。原被派往爱尔兰的约克,暗暗派遣了一名亲信去掀起农民暴动,好使他乘机得以返回英国。对这场起义的描写,几乎占据了整个剧本的一半。
《亨利六世》中篇是莎士比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剧本,上篇是在他决定把红白玫瑰史连接起来时补写的。这部剧中所描写的社会力量,已经不限于国家的上层,还包括了社会各民主阶层。把人民作为积极的政治力量加进剧本,这使得剧中的社会历史事变的范围立即得到了扩大。这里所描写的人民起义,与他悲剧时期的作品《裘力斯·恺撒》《科利奥兰纳斯》中的人民暴动场面前后呼应。这三个作品中的人民,全部都受到了蛊惑家的欺骗,成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
《亨利六世》下篇把我们带到了红白玫瑰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与前两部不同的是,下篇中有较多战场厮杀的场面,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两个敌对王族的残酷斗争。
下篇的一开场,红玫瑰党人克列福就杀死了约克公爵的幼子鲁特兰。接着兰开斯特党又捉住了白玫瑰的领导者理查·约克。玛格莱特王后还对已成为阶下囚的约克冷嘲热讽。气愤的约克对着玛格莱特破口大骂:
你这法国的母狼,你比法国狼更加坏……你和一切善良的东西相反,如同阴司对阳世,南方对北方,完全是背道而驰。在你的妇人的皮下包藏着虎狼之心!
斗争的胜负一直没有定数。王位在兰开斯特和约克两个家族间循环往复。但在这场血腥的内证中,有一个贵族分外显眼,就是“拥立国王者”化列克。他最初拥护的是白玫瑰党,但是在受了委屈之后转到了红玫瑰的阵营,并促使倒台的亨利六世复位。但是这个“拥立国王者”本人,在变化无常的战乱中也自身难保,随着他的死亡,红玫瑰党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在这场争斗中,亨利六世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他向往的只是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他甚至在幻想能够像一个普通牧人一样生活。作家也通过亨利六世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反感:
唉!多么残酷的时代,狮子们争夺巢穴,却叫无辜的羔羊在它们的爪牙下遭殃……在内战的战火中一切都将毁灭……叫一朵玫瑰枯萎,让另一朵盛开吧!倘若你们再斗争下去,千千万万的人都要活不成了。
整部《亨利六世》最终以约克家族取得胜利告终。约克公爵的长子爱德华登基。兰开斯特家族被赶尽杀绝,只剩下一个发疯的皇后。
历史剧四部曲的最后一部《理查三世》讲述的故事在时间上是紧跟在《亨利六世》下篇之后的。这是莎士比亚第一次以一个人物为中心来讲述故事。理查三世在《亨利六世》下篇中就出现了,他是一个凶残的恶人,是人民心目中最残忍的国王。还在约克家族没有取得胜利之前,他的野心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我对于遥远的王冠抱着热望,我痛恨我面前的重要障碍,立志要将这些障碍扫除……在我一生中,直到我把灿烂的王冠戴到我这丑陋的躯体上端的头颅上去以前,我把这个世界看得如同地狱一般。
他六亲不认,他的眼睛里没有任何神圣的事物。他把斗争的矛头首先就指向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他挑唆爱德华四世和自己的哥哥克莱伦斯的关系,导致哥哥被捕入狱。他派刺客杀死了哥哥,又利用这个消息加速了爱德华四世的死亡。他谋害了所有阻挡他戴上王冠的人,踏着自己亲人的尸体走上了王位。
他与人的关系只存在利用与被利用。当身边的人对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勃金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理查最好的帮凶。在理查用得上他的时候,他是不吝对他表示友好的,甚至对他做出了很多的承诺。但是当勃金汉对他表示出一点点怀疑的时候,他就把对他所有的诺言都忘记了。
理查三世的婚姻也是由他的权欲决定的。他与安夫人结婚是为了与兰开斯特家族攀上关系,借此将两个互相仇视的王朝联合起来,以保证自己的江山能坐稳。后来他又极力摆脱安夫人,为了再结一门亲事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对付反对他的贵族们。理查三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剧本中他有一段深刻的自白:
我有本领装出笑容,一面笑着,一面动手杀人。我对着使我痛心的事情,口里却连说:“满意满意。”我能用虚伪的眼泪沾濡我的面颊,我在任何不同的场合都能扮出一副虚假的嘴脸……我比蜥蜴更会变色,我比普洛透斯更会变形,连那杀人不眨眼的阴谋家也要向我学习。我有这样的本领,难道一顶王冠还不能弄到手吗?
尽管理查用各种手段使得大臣们个个俯首听命,但是却一直都无法得到人们的爱戴。在他王冠到手的时候,他就已经彻底地被孤立了,他的大臣们憎恨他,他的妻子准备离开他,就连他最亲密的朋友勃金汉,也因为担心自己的命而逃之夭夭。
理查的暴虐终于使得人民忍无可忍。以里士满伯爵为首的贵族终于起身反抗。理查自己也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他所害死的人的幽灵不断地在梦中折磨他,最后他败在了里士满爵士的手下。
反映真实的历史事变是历史剧这一题裁的基础。一般的戏剧表现的是个人的遭遇,而历史剧表现的则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历史剧的情节不会因为某一个的死亡而结束,情节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以国家的局势来决定的。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的冲突都不是起于个人之间,而是各个集团、各个政党、各个阶级甚至各个国家之间的。因此,每个历史剧的剧情都是包罗万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