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权之争

1.王权之争

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之前,英国封建贵族与王权之间的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些斗争,在被称为红玫瑰战争的流血内证中达到了顶点。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六世》(三部)和《理查三世》中都有反应。

都铎王朝的奠基人、新王亨利七世结束了这样混乱的局面。他禁止贵族豢养私家卫队。在这之后,只有国王才有权利拥有军队。他奠定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基础。整个中世纪的英国,没有任何一个国王拥有都铎王朝君主们那样强大的力量。

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上台以后,将这种中央集权进一步扩大。他展开了对天主教教会的斗争,把政权与教权集于一身。他的父亲只是与封建贵族斗争,而他则把斗争的范围扩大到了教会。在亨利八世之前,教会不只在精神上领导着人们,在经济上也有着统治地位,他们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有成千上万的人为它工作。

亨利八世与教会发生冲突时出于个人的原因。他爱上了妻子凯瑟琳的侍从女官。他想和身为西班牙公主的妻子离婚,迎娶这位平凡的侍从女官。为了不得罪西班牙,罗马教皇没有批准他离婚的请求。从此,亨利八世和罗马决裂,不再服从教皇,并且宣布他就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随着王权的巩固,教会精神的衰落,英国国内的精神环境得到了改变。人们不再沉迷于教会,这给人文主义新思潮的传播创造了机会和途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大批的人因为亨利八世这样的行为而失去了工作。这个庞大的失业人群流离失所,在全国各地流浪,这也导致了偷窃、抢劫的大量发生。恐怖气氛笼罩了全国。

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都铎接位登基之后,恢复了和罗马教会的联系。而在玛丽死后上任的伊丽莎白,又恢复了亨利八世所确立的一切规章制度。伊丽莎白的朝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绝对君主政权。在伊丽莎白的时代,社会内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变动,旧的封建秩序日益被新的秩序所排挤,资产阶级成长起来,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它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发财致富,高利盘剥、商业活动、海盗劫掠和其他的敛财方式都盛极一时。商业货币资本变得极为强大,以致国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于它。英国在伊丽莎白登基的时候还有着大笔的国债。伊丽莎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整顿了国家财政制度,进行了币制改革,建立了稳定的货币本位。

这些大资本家创办了一系列强盗式的商业公司,在世界一切他们可能染指的角落进行贸易和海盗劫掠。但是他们在牟取暴利的同时,也作出了一些地理上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