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剧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浪漫喜剧。大约创作于1594—1598年,情节取自于西班牙蒙太迈耳的田园小说《狄安娜》。
凡伦丁和普洛丢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起从维洛那来到了米兰,又一起爱上了温柔美丽的公爵小姐西尔维娅。西尔维娅爱上了凡伦丁,决定和他私奔。普洛丢斯在维洛那已经有了一个恋人,朱利娅。但是在见到了西尔维娅之后就忘记了自己海誓山盟过的恋人。他看到凡伦丁和西尔维娅在一起,非常嫉妒,就向公爵告发了凡伦丁和西尔维娅私奔的计划。凡伦丁遭到了放逐,西尔维娅坚持自己的信念,出外寻找凡伦丁,没想到却在半路遇见了强盗。一直跟在后面的普洛丢斯救了西尔维娅,还乘机向她求爱。在遭到西尔维娅的拒绝之后,失去了理智,想要强暴她。还好凡伦丁及时赶到,阻止了普洛丢斯。普洛丢斯在被凡伦丁训斥之后羞愧难当,决定痛改前非。两个人恢复了友谊,凡伦丁与西尔维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普洛丢斯也与恋人朱利娅和好如初。
同其他剧目一样,莎士比亚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道德说教,而为的是在行动中向读者展示他所塑造的人物。
凡伦丁天性纯洁严整,忠于友情,也忠于爱情。但在男女关系中却处于被动的一方。温柔脆弱的朱利娅也有着同样严整的性格。在普洛丢斯追求她的时候她并没有马上答应,但是在爱上他之后就全心全意地为他付出。即使他爱上了别人,她也愿意委屈自己,蒙受牺牲,最后等到了普洛丢斯回心转意。而与朱利娅相反的,西尔维娅自信、聪明,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所爱。普洛丢斯的性格虽然与他们三个不同,但莎士比亚也没有把他写成一个恶人。他重感情,对名利没有过多的奢求,爱情已经是他的全部。
这部喜剧虽然没有莎士比亚后来所创作的那些那么细腻优雅,但却可以称为他伟大喜剧艺术的开端,自然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爱的徒劳》是一部讽刺宫廷生活的喜剧。它既不属于闹剧,也不属于浪漫剧,它的特点在于几乎完全没有剧情,整部剧差不多就是以对话组成。
那瓦国国王劝说自己的近臣俾隆、朗格维、杜曼放弃世俗享受,不近女色,面壁三年,研究学问。可是在法国的公主和她的侍女来到那瓦国之后,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国王爱上了公主,他的三个近臣也分别爱上了公主的三个侍女。莎士比亚没有给这部剧安排一个传统方式的结尾。公主的父亲死了,她和她的侍女离开那瓦之前,要求恋人们等上一年,这四个年轻人又面临了新的考验。
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高雅喜剧”的第一个样板。但是与黎里等人所创作的高雅喜剧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不同的是,莎士比亚在这样的喜剧里所持有的是一种嘲讽的态度。在这部喜剧中出现的很多人物,比如西班牙人唐·亚马多、私塾教师霍罗福尼斯、教区牧师纳森聂耳,都是些迂腐不堪的角色。他们用极其夸张的言辞说话,喜欢卖弄学问。莎士比亚把这些人物都塑造成了小丑一样的角色,不仅为剧本增添了喜剧成分,还表达了他对所谓高雅喜剧的讽刺。
《仲夏夜之梦》大约创作于1595到1596年。从《错误的喜剧》到《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逐渐远离了对现实的平凡生活的描写,转而在作品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浪漫因素,这一部《仲夏夜之梦》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所有喜剧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一部。它把现实和幻想、严肃和可笑、抒情和幽默结合得无比巧妙,从而给人以心神向往的感受。
在欧洲,6月24日被称为仲夏日。据说这部《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受邀为了一场在仲夏夜举行的婚礼所写的。因此,这完全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雅典的忒修斯公爵即将和美丽的阿玛宗女王希波吕特结婚是全部剧情的一个框架。喜剧从描绘忒修斯的宫廷开始。忒修斯和希波吕特彼此相爱,他们即将在忒修斯的宫廷里举行婚礼。宫廷内外,众人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与欢乐中。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伊吉斯的老人跑来状告他的女儿赫米娅,因为她不肯按照他的吩咐嫁给雅典贵族青年狄米特律斯,却执意爱上了另一个青年拉山德。按照雅典的法律,女儿不嫁给父亲安排的丈夫是有罪的,父亲有权要求判她死刑。伊吉斯要求忒修斯审判赫米娅,假如她依然固执己见,那么就请忒修斯处以她死罪。
忒修斯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不愿意强迫赫米娅。但他无法改变国家的法律,而且作为一个维护父权制的君主,最终他还是要站在伊吉斯一边。他给了赫米娅四天时间考虑。四天之后,如果她还是不肯嫁给狄米特律斯,那她就会被处死或是送进修道院。
赫米娅不愿意屈服给父亲,她决定与拉山德一起逃到距雅典20里外的他的姑母家去。那里是在雅典管辖范围之外的,可以不受雅典法律的约束,他们可以在那里结婚,在那里生活。赫米娅把他们要私奔的消息告诉了她的好朋友海丽娜。但是海丽娜深爱着狄米特律斯。为了讨好狄米特律斯,海丽娜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拉山德和赫米娅约定见面的森林,有着自己的主宰。在密林深处,树木花草之间,活跃着轻盈空幻的小精灵,它们是森林的灵魂。拉山德和赫米娅私奔的那天晚上,刚好赶上森林的领袖仙王奥布朗和仙后提泰妮娅带着他们的随从举行宴会。在这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仙王和仙后又一次争吵了起来。
仙后不肯把换来的印度小王子送给仙王做侍童,为了惩罚仙后,仙王让自己的宠臣迫克去采一种名为“爱懒花”的花朵。把这种花的花汁滴在眼皮上,醒来之后就会疯狂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东西。迫克采来“爱懒花”,仙王便把花汁滴在睡着了的仙后的眼皮上。
狄米特律斯追随着赫米娅,也来到了这片森林里,依然痴恋着狄米特律斯的海丽娜也一直跟在他的后面。为了要得到赫米娅,狄米特律斯决定杀死拉山德。他对一直跟在他后面的海丽娜百般羞辱,态度恶劣,海丽娜却仍然痴心不改。仙王不经意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十分同情痴情的海丽娜,便命令迫克在狄米特律斯的眼皮上滴几滴“爱懒花”汁,希望他在睁开眼睛后能第一眼看到海丽娜,从而爱上她。谁知道粗心迫克把拉山德当成了狄米特律斯,滴错了花汁。结果,拉山德爱上了海丽娜。仙王为了纠正迫克的错误,又亲自在狄米特律斯的眼皮上滴了几滴花汁。狄米特律斯醒来后看到的是海丽娜,改变了对她的粗暴态度,追求起她来。海丽娜被弄得不知所措,以为是两个人串通好了要捉弄她。赫米娅也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森林中的另一边,以木匠昆斯、织工波顿为首的一群手艺人正在排一出爱情题材的戏,准备在公爵的婚礼上演出。调皮的迫克安了一只驴头在织工波顿的头上,把所有人都吓跑了。谁想到却被眼皮上被滴了花汁的仙后看到了,她立刻对这个怪物产生了爱情。她称赞他又聪明又美丽,在他的驴头上插满了鲜花,还让四位小仙子周到地服侍他。在仙后抱着波顿睡觉的时候,仙王出现在他们面前,弄醒了仙后。尽情地嘲弄了她一番。仙后羞愧万分,答应把印度小王子送给仙王,并请求仙王的原谅。两个人和好如初。仙王把赫米娅与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的故事都告诉了她,仙后很想知道他们的故事会有什么结果。
仙王和仙后找到了熟睡着的拉山德、狄米特律斯、海丽娜和赫米娅。迫克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把他们弄到了同一个地方,用仙王的解药解除了拉山德身上的魔法。
赫米娅第一个醒来。拉山德也紧跟着醒过来了。他身上的魔法已经解除,他对海丽娜莫名其妙的爱消失了,他仍然爱着赫米娅。海丽娜和狄米特律斯也相继醒来。狄米特律斯继续爱着海丽娜,还发誓要永远忠于她。
随后赶来的伊吉斯发现狄米特律斯已经不爱他的女儿了。终于,在忒修斯公爵的说服下,他同意了拉山德和赫米娅的婚事。最后,他们在公爵结婚的那一天一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莎士比亚在这部喜剧里热情洋溢地讴歌了爱情,他认为爱情是最美好最高尚的人性表现形式之一。莎士比亚在这出剧中确认,真心的爱情会冲破重重的阻碍。莎士比亚想在这部喜剧里表明爱情是盲目的,是缺乏理性的:
一切卑劣的弱点,在恋爱中都成为无足轻重;而变成美满和庄严。爱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灵看着的,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德被描成盲目;而且爱情的判断全然没有理性,光有翅膀,不生眼睛,一味表示出鲁莽的急躁,因此爱神便据说是一个孩子,因为在选择方面他常会弄错。
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童话,生活中的一切善良因素总是取胜的。这个童话讲的是人的幸福,是青年们生机勃勃的感情,是惹人喜爱的森林,是夏天的森林里发生的奇妙非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