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诗歌创作

2.诗歌创作

在1593年鼠疫横行的时候,很多剧场都关了门。莎士比亚也暂停了他的戏剧事业,转而投身诗歌创作。

在人文主义民众戏剧繁荣之后,英国文坛上出现了诗歌的繁荣。对新诗感兴趣的,是一批圈子极为狭小的有教养的读者。而对诗歌极为入迷的,是一些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诗歌在女王的宫廷里成为了一时的风尚。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文坛新人自然也试着投身其中。他的第一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在1593年问世,并且根据当时的风尚,把它献给了一位声名煊赫的贵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他的庇护人,扫桑普顿伯爵。

《维纳斯与阿都尼》显示出莎士比亚多姿多彩的诗歌技巧。从诗歌的第一行起,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就迷上了美少年阿都尼,向他求爱。古代神话在莎士比亚笔下获得了丰满的肉感和鲜丽的色调,使人想起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名画。

维纳斯代表大自然说话,她认为爱情是自然的法则。爱情给人们带来欢乐,目的是为了叫人在后代身上延续自己的生命,使生命永存于世。维纳斯责备阿都尼,说他不对自然尽自己的职责:

“如果你不繁殖,供给大地生息之资,

那大地为什么就该繁殖,供你生息?

按照自然的大道理,你必须留后嗣:

这样,一旦你死去,你仍旧可以不死;

这样,你虽然死去,却实在仍旧永存于世;

因为有和你一样的生命,永远延续不止。”

维纳斯不仅诉诸自然法则,而且也诉诸社会生活法则,甚至诉诸经济法则:

“因此你若是自生自灭,同样无人赞同。

那是一种罪恶,坏过了兄弟之争,

坏过了不顾一切的人们,自戕把命送,

坏过了杀害亲子女的老子,灭绝人性。

腐蚀的臭锈,能把深藏的宝物消耗干净,

黄金如善于利用,却能把更多的黄金生。”

但是阿都尼依然拒绝了维纳斯的求爱,他认为维纳斯所追求的不是爱情,只是淫欲:

“我对于爱并不是一律厌弃。我恨的是:

你那种不论生熟、人尽可夫的歪道理。

你说这是为生息繁育,可真是谬论怪议。

这是给淫行拉纤撮合,却用理由文饰。

最终阿都尼从女神身边跑开,不顾女神的警告,冒着危险去猎野猪,死于风华正茂的年岁。死神带走了阿都尼之后,向大自然夸耀自己的胜利。但维纳斯却因为失去爱人而诅咒爱情:

“要永远负心薄幸、反复无常、杨花水性;

要在萌芽时,就一瞬间受摧残而凋零;

它要里面藏毒药,却用甜美粉饰外形,

叫眼力最好的人,都受它的蒙骗欺哄;

它能叫最强健精壮的变得最软弱无能;

叫愚人伶牙俐齿,却叫智士不能出一声……

它要激起战争,惹起一切可怕的变故;

它要叫父子之间嫌隙日生,争端百出;

一切的不满,它全都尽力地护持扶助,

它们臭味相投,唯有干柴烈火可仿佛。

既然我的所爱还在少年,就叫死神召去,

那么,一切情深的人都不许有爱的乐趣。”

在《维纳斯与阿都尼》取得成功之后,莎士比亚又在1594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首长诗《鲁克丽斯受辱记》。同样的,他也把这首诗题献给了扫桑普顿伯爵。

《鲁克丽斯受辱记》讲述的是发生在罗马的故事。罗马国王塔昆涅斯的儿子,听说柯拉廷纳斯的妻子鲁克丽斯美貌无比,对她燃起了情欲之火。他离开军营,来到鲁克丽斯的家中。一见面,确信关于她的传言属实之后,塞克斯特斯王子遏制不住自己的情欲,便决定占有她。他潜入鲁克丽斯的卧室,强暴了她。被糟蹋的鲁克丽斯向丈夫和亲友述说了自己的耻辱,要求他们用血来洗刷她所蒙受的欺凌,然后自杀死去。柯拉廷纳斯和罗马人为这种暴行所激怒,推翻了塔昆涅斯家族的政权,并将他们一家逐出了罗马。

这首诗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于塔昆涅斯形象的塑造。塔昆涅斯是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他渴望享受生活的所有乐趣。他喜欢美貌,但美却没有引导他向善,反而成为了他作恶的始作俑者。邪恶就植根于他的恶劣情欲之中。《鲁克丽斯受辱记》中的情欲,是一种摧残生命、使人灵魂变得丑恶的阴暗力量。一个人用不干净的手段达到了目的,他就再没有可能去享受自己的猎获物了:

贪多务得的人们,孜孜地谋求取到,

那尚未取到的一切,原有的却执掌不牢,

那已经得到的一切,便因此松脱、丢掉:

他们贪求的愈多,他们占有的愈少;

或是占有的虽多,而由于填塞得过饱,

结果是淤积难消,反而备尝苦恼,

他们是假富真穷,成了破产的富豪。

人人都希求荣名、财富和安宁的晚景,

而为了赢得它们,要历尽梗阻、纷争……

在残酷战斗的激情中,为荣名割舍生命;

终于毁灭了一切,一切都丧失干净。

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劣的希冀,

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资财丰裕,可憎的贪婪恶癖

偏叫人想到欠缺,把我们折磨不已……

鲁克丽斯的痛苦遭遇引起了所有人的悲悼,也唤起了罗马人的勇敢激情:

“勇武的罗马人呵,不要把你的心灵,

沉溺在悲悲切切的、恸哭的露液之中;

和我一道跪下来,承当起你的责任,

让我们用虔诚的祈祷感动罗马的神明;

既然罗马的尊严被这帮恶人污损,

那就请神明容许我们兴动刀兵,

从罗马干净的街上,把他们驱逐干净。

现在,凭着我们崇奉的卡畀托大寺,

凭着给丰腴的大地养育了五谷的红日,

凭着罗马国土上留存的公理和法制,

凭着方才向我们申诉了满腹冤屈的

鲁克丽斯的阴魂,凭着这血污的刀子,

凭着这染污的血浆,我们在此宣誓:

要为这忠贞的妻子,洗雪这强加的耻辱。”

莎士比亚在这两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基本相同的。他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要遵循着一定的准则。尽管在文艺复兴时期,刚刚解除封建禁锢的人们迫切地追求精神的解放,但无节制的肉欲却是不应该提倡的。

除了这两首叙事长诗之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为他在文坛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莎士比亚大概从1589年就开始了十四行诗的创作。直到1598年,他一共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当时的十四行诗的作者们大多把作品都题献给了自己的情人。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他对一个美少年的深厚爱情与对一个并不漂亮但很迷人的妇女的热烈爱情的抒情故事。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充满对世界的热爱。在莎士比亚的这些诗作里,友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他所有的十四行诗中,前一百二十六首是献给一个朋友的,第一百二十七至第一百五十二首是献给一个黑肤女人的。

莎士比亚把友情摆得更高,看得更珍重,可以说他的《十四行诗》就是对友谊的一曲无比热情的颂歌。

献给朋友的诗歌有好几个主题。开头十九首以不同的腔调谈论同一件事,就是朋友应该结婚,以便他的美能在后代儿孙身上重生。诗人要用自己的笔描绘出朋友超群出众的风貌,给后世留一个完美的人物典型:

饕餮的时光,去磨钝雄狮的爪,

命大地吞噬自己宠爱的幼婴,

去猛虎的颚下把它利牙拔掉,

焚毁长寿的凤凰,灭绝它的种,

使季节在你飞逝时或悲或喜;

而且,捷足的时光,尽肆意摧残

这大千世界和它易谢的芳菲;

只有这极恶大罪我禁止你犯:

哦,别把岁月刻在我爱的额上,

或用古老的铁笔乱画下皱纹:

在你的飞逝里不要把它弄脏,

好留给后世永作美丽的典型。

但,尽管猖狂,老时光,凭你多狠,

我的爱在我诗里将万古长青。

朋友即使身在异地他乡,也时刻像留在诗人身边一样:

这样,或靠你的像或我的依恋,

你本人虽远离还是和我在一起;

你不能比我的情思走得更远,

我老跟着它们,它们又跟着你。

但是在第三十三到第九十六首诗里,朋友的容颜上笼罩了一层阴影:

同样,我的太阳曾在一个清早

带着辉煌的光华照临我的前额;

但是唉!他只一刻是我的荣耀,

下界的乌云已把他和我遮隔。

我的爱却并不因此把他鄙贱,

天上的太阳有瑕疵,何况人间!

在第四十一首诗里,我们可以找到阴云遮蔽友谊的原因:

那么姣好,又怎么不被人围攻?

而当女人追求,凡女人的儿子

谁能坚持挣扎,不向她怀里送?

唉!但你不必把我的位儿占,

并斥责你的美丽和青春的迷惑:

它们引你去犯那么大的狂乱,

使你不得不撕毁了两重誓约:

她的,因为你的美诱她去就你;

你的,因为你的美对我失信义。

即使朋友夺去了诗人的情人,诗人也原谅了他,因为让他感到更沉重的是失去朋友的友情:

那么,你为爱我而接受我所爱,

我不能对你这享受加以责备;

但得受责备,若甘心自我欺给,

你故意贪尝不愿接受的东西。

从第一百二十七到第一百五十二首诗,是诗人献给一个女人的,但是这个女人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我情妇的眼睛一点不像太阳;

珊瑚比她的嘴唇还要红得多;

雪若算白,她的胸就暗褐无光,

发若是铁丝,她头上铁丝婆娑。

我见过红白的玫瑰,轻纱一般;

她颊上却找不到这样的玫瑰;

有许多芳香非常逗引人喜欢,

我情妇的呼吸并没有这香味。

我爱听她说话,可是我很清楚

音乐的悦耳远胜于她的嗓子,

我承认从没有见过女神走路,

我情妇走路时候却脚踏实地。

可是,我敢指天发誓,我的爱侣

胜似任何被捧作天仙的美女。

即使在知道黑肤女人不忠实时,他还是不能完全把她放弃:

我爱人赌咒说她浑身是忠实,

我相信她(虽然明知她在撒谎),

让她认为我是个无知的孩子。

不懂得世间种种骗人的勾当。

于是我就妄想她当我还年轻,

虽然明知我盛年已一去不复返;

她的油嘴滑舌我天真地信任;

这样,纯朴的真话双方都隐瞒。

……

因此,我既欺骗她,她也欺骗我,

咱俩的爱情就在欺骗中作乐。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抒情时代的精华。这些十四行诗以礼赞生活的诗歌开头,以近似悲剧的心情结束,这一点就使得这个诗集能反映出时代的全部精神。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长诗能够证明,作为一个诗人,他已经登上了英国文艺复兴时代诗歌文化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