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临港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北仑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切实抓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围绕打造北仑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目标,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规模高效农业。先后设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和发展了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园林生态基地、蔬菜供应基地、花卉产业基地等6大产业化基地,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示范园区为龙头、产业基地为依托、龙头企业为支撑、千家万户为基础、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二是建设农村新社区
坚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抓好村庄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并缩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结合开发建设,深入实施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开展了并村、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撤村建社区工作。投入5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农村道路康庄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网络、村村垃圾集中处理、村村实行二次改水的目标。
三是构建惠农新体制
以构建农民“养老、医疗、救助”三大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在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实施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目前参保率达到了94%。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化运作”的思路,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2.7万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94.4%;区政府每年安排了300万元的大病统筹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合理”的原则,对大病群众实行救助,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的实际困难;区政府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一辆功能设施齐全的巡回医疗车,由区级医院的有关专家组成巡回医疗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回医疗,解决山区海岛群众看病难问题;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惠及更多的群众,还实行了报销参保人门诊费用10%的小病受惠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制度,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集住院保障、门诊优惠、大病救助、预防体检及巡回医疗等五方面内容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家庭扶助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7%。
四是培育现代新农民
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挖掘和宣传农民创业典型,深入实施了农民“走出去”战略,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2003-2005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培训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32000余人,仅2005年一年就净增就业岗位8450个,促进转岗就业11386名。目前全区农村人口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仅3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年龄段人口的20%左右。
五是营造农村新风尚
以营造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文明、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尚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和“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了星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构建顺畅的民意表达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农民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努力营造富有活力而和睦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