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管理结合的食品药品监管
近年来,北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北仑、平安北仑”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主线,以确保区域内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核心,正确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监管理念,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类各项制度、强化廉政自律、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依托信息平台,积极探索食品综合监管
按照“转变监管理念、整合行政资源、依靠网络科技、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2005年北仑区开发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网站下设信息区、数据库区、服务区三大区,通过随时更新监管动态,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优质食品,定期公布专项整治情况、工作简报、农村三网建设情况,同时为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互动平台。该网站的建立开创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一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构筑信息交流平台。该网站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桥梁”,通过及时、准确、快捷地互通食品监管信息,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二是以信息平台为基础,落实政府全程监管。北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把各职能部门的执法权按照从食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程进行规范和定位,并将各自监管记录通过企业数据库加以体现。三是以政府监管为基础,构建公众监督网。公众通过网站可以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可以查阅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可以查阅食品经营企业的基本资料、监管情况和信誉等级,也可以在网上举报或投诉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真正做到将“伪劣”食品一“网”打尽。四是以信息公开为基础,建立社会诚信体系。通过监管情况公开,促使业主诚信经营,向市场提供放心食品,让消费者放心饮食。网站建立运行后,先后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食品监管相对人、新闻媒体和社会民众的普遍好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鲁惠生副局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专题出了一期介绍北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站的简报,广州、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的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纷纷来北仑参观考察。北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的建立和运行为全省创新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二、结合试点工作,深入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05年开始北仑区作为宁波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稳步开展试点工作。首先由食品安全办公室牵头组织成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小组,在深入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纯净水和食用油生产行业为试点行业;出台了《北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展开工作;出台了《北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小组职责》、《北仑区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规范》系列制度,规范试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试点企业进行公示,组织试点企业在“北仑开发导刊”和北仑电视台发表食品安全诚信书;召开试点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教育企业严格自律,倡导诚信道德建设;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生产经营文本;按照企业自评、监管职能部门评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程序,对纯净水、食用油试点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同时,还拟订了《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各监管环节全面推开,并受到了省市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三、转变监管理念,全面加强农村药品质量监管
实施药品放心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北仑区始终把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百姓用药安全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抓,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区域内药品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一是以法规教育为切入点,启动农村药品规范工作。利用大众媒体、电子政务网站、结合广泛调查、行政检查宣传药品法规;同时运用以会带训的形式,多次召开监管相对人的各类法律法规培训;并向群众发放“安全用药小常识”宣传手册2000余本,“北仑药监分局服务联系卡”1000张等。二是采用“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北仑区域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办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进、储存、调剂、使用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搞好试点,典型领路,通过上门指导、改造、验收,加快农村药品规范化管理。目前区域医疗机构药房基本达到合格药房标准。三是以整治为手段,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组建了农村药品监督协助员网络,在全区所有249个村、社区、渔业队聘请了249名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另外还聘请了23名药品协管员。并将工商、物价、卫生、药监等四家部门联合制作的“四位一体”药品举报牌由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延伸到全区226家乡村卫生室。同时组织开展以药品储存场地和设施、药品采购渠道、药品质量管理和过期失效药品为主要内容的村卫生室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专项检查。特别是针对“齐二假药”、“欣弗事件”由职能部门通过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了一批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活动。四是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管。加大了对药品市场的抽检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药品的快速检验批次并依托本地企业设备资源,开展委托抽样工作。为进一步强化监管,采购了国际先进的药品检测车(目前全省才3辆),通过“流动”检测的方式全面加大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管。为加强对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2006年组建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在乡镇卫生院(含综合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设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员。
四、大胆创新,全面推进药品诚信体系建设
为加强对涉药单位规范化管理,促进药品监管单位的诚信建设,北仑区从监管相对人和监管部门双向的角度入手,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监督部门、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运用引导和促进的手段,深化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出台药品监督分类管理规定、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加强社会监督、公开监管信息等有力措施,在构建药品诚信体系中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一是出台药品监督分类管理规定,并率先在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工作。该规定将监督检查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实行A、B、C三级分级管理。根据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诚信度确定诚信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区别对待,实行记分管理。二是建立涉药单位诚信档案。2006年开始首先建立区域药品零售行业驻店药师的档案库,对驻店药师到岗和履行服务职能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定期进行通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所有涉药企业信用档案。同时将药品监管对象的所有换证资料、行政检查和一般检查记录、整改情况、违法违规情况进行登记,实行一户一档一号。并对不诚信企业进行警示和查处,建立社会信用约束机制,惩戒失信行为。三是通过249名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23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和10名行风监督员,加强社会各界对涉药单位的监督。四是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通过举办药品诚信体系建设讲座,结合利用食品药品监督网和信息网的网络人员,发动药品消费者,开展区域“老百姓信得过药店”的评选活动,并对被评为“老百姓信得过药店”的单位进行公告,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五是进一步搞好信息化工作,利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站和北仑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及时公开检查记录,公示不良行为。六是推动行业自律。通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的培训和动员,大力培育涉药涉械单位的自律意识,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诚信承诺。目前北仑区80家药店已全部挂上诚信经营承诺牌,此事受到《人民日报》、《浙江曰报》等重要媒体广泛关注。通过实施药品诚信体系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创新了监管方式,解决了因稽查人员少而无法进行全面、细致稽查的窘境,同时为建立起长效的药品监管机制,作出了探索。另一方面促使各涉药单位诚信自律,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了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