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衡的政府投咨项目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北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呈现出密度高、项目多、规模大的特点。近3年共建设各类政府投资项目449个,实际总投资135.2亿元。为了努力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和廉政最优五大目标,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2003年10月北仑区探索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开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权力制衡体系。
北仑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针对政府投资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腐败的重点环节,运用决策、监管、执行三者分离的权力制衡原理,通过科学设计一整套制度体系,实现权力分配的最佳平衡,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一是在专业技术领域,如目标管理、安全质量控制等方面,实行技术权力的相对集中,充分发挥建设专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放手让其操作,使政府投资项目在专业机构全程负责下具有追求安全、质量、投资、工期有效控制的能动力;二是在行使社会权力非专业领域,特别是涉及权、钱、物等比较关键的各个环节,则实行权力的相对分散,通过严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消除一些腐败机会滋生的土壤,避免专业权力演变成为不受节制的权力,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使“安全、质量、投资、工期、廉政”五位一体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具体做法是:
一、创建建筑工务局,使项目管理集中化
建设工程一般投资额大,技术复杂,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工程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非专业部门管理效果不佳,所以,建设工程的技术要素必须相对集中。为此,根据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建设的设计,遵循“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开的原则,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职能从建设局独立出来,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正处级事业单位——建筑工务局,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专业建设机构。按照“相对集中,区别对待”思路,取消政府投资工程“一次性业主”的建设管理模式,除水利、交通这两个因条条管理,且自身有相应建设管理能力或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部门外,其余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由建筑工务局代表区政府、管委会行使业主和项目建设职能,由其根据区发改部门下达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对政府投资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及监理单位招标方案提出、质监登记、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工务局所承建的工程一律实行“交钥匙”工程,把建设好的项目移交给使用单位。同时,工务局围绕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狠抓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对施工单位资格预审、项目招标发包、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审核、工程变更及联系单签证等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重要环节,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制订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做到制度管制、程序约束、操作规范。由于内外监督、制衡机制设置合理,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集中管理,较好地解决以往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分散、粗放等弊端,基本上杜绝了其他部门领导插手工程的机会,有效地防范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的腐败风险。建筑工务局创建近三年来截至2006年底,共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项目近150项,总投资近3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15亿元,其中房屋建筑项目完成9.07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1.08亿元。
二、建立项目评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使项目权力分散化
根据模式设计,为了对行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社会权力的非专业领域实行权力相对分散,建立了制衡权力的两个中心。一是建立健全了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该中心依据国家《预算法》、《审计法》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等有关规定,在区发改、建设、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指导下,切实履行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预算、工程重大变更价款、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的评审和监督,参与工程招投标标底审核和负责项目竣工后国有资产移交的审查监督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评审中心的内部考核机制及总审监督机制,并且由审计局对评审中心审核结果进行抽查、监督。截至2006年底区评审中心设立四年多来,共审核建设项目主要环节造价1441项,审核资金79.33亿元,核减资金4.78亿元,核增资金1.36亿元。二是建立了开放型招标投标中心。按照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实行“统一进场、办管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管”的运作要求,制定了《北仑区招投标中心运作办法》,对原设立的招投标中心进行了有效整合,把原隶属于建设、国土、财政、国资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交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交易、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四个中心剥离出来,统一纳入区招投标中心,推行“阳光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制定了《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入北仑区、开发区施工备案管理办法》,主动拆除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招投标资格预审,一律采取公开随机抽取办法确定入围人选的投标人;规范专家库使用和评标委员会工作程序;出台了《北仑区、开发区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定暂行办法》,严格招标评标定标程序等。区招投标中心建立三年多来截至2006年底,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286期,办理各类交易事项2121宗。其中: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发包1767个,合同中标造价160.90亿元;涉及政府投资项目为932个,合同中标造价66.77亿元,节减资金近8.3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77宗,面积达180.29万平方米,交易额49.62亿元。政府集中采购269宗,交易额3.14亿元,节减资金0.37亿元。国有资产产权转让8宗,交易额0.28亿元。
三、着力制度建设,使项目运作规范化
围绕管理模式“权力约束机制、规范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思想道德预防机制和奖励惩罚机制”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积极探索,大力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专业机构建设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招标评标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违规问题举报暂行办法》等30多项制度。同时,强化制度监督和程序监督,突出六项工作重点,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即:
以项目前期工作为重点,充实、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认真组织调研策划,严格实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下大力气做深、做细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加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工作。
以项目建设实施为重点,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的招标投标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落实;进一步规范工程变更管理;配强项目现场管理力量,提高项目工作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做好项目竣工决算和竣工验收工作。
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为重点,开展建筑市场综合检查和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快推进建设领域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和招投标市场建设;建立完善评标专家培训、准入、考核、清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健全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严查违规违法问题。
以项目造价审核与资金管理为重点,严格开展项目概算、预算(招标标底)、工程重大变更价款、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的评审工作;探索建立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为日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供参考;做到“按计划、按预算、按合同、按进度”的原则,强化建设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对项目资金的硬约束;落实“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探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以项目综合性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为重点,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组织落实好项目综合性竣工验收工作,试行项目后评价制度,全面总结和考核项目建设成果。
以项目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为重点,建立项目监管例会制度,加强项目协调、检查和督办工作;对已下达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督促建设单位按要求每月报告项目建设情况,及时通报项目进展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强化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强化组织协调,使项目监管网络化
根据模式要求,整合了原北仑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其他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部门或单位中,确定“监管工作联络员”,形成监管工作网络,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确定领导小组着重解决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及运行机制。出台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了监管内容和方式,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联络员工作制度》,规定“监管工作联络员”须与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经常性联络,并直接参与本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前期、招标投标活动、工程建设等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反映情况。网络化监管,强化了组织协调,使决策、执行、监管三者分离,努力做到权力制衡。
通过几年来探索和实践,具有北仑特色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包含“权力约束、规范管理、监督制约、思想道德预防、奖励惩罚”五大运作机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在有效遏制工程领域的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浙江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论文《立足制度反腐,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建设》荣获2004年全省构建惩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一等奖,并在有关会议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