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协作扶贫模式

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协作扶贫模式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宁波与大连、青岛、深圳4个计划单列市与贵州省开展对口协作,北仑与台江县、兴仁县对口协作。自1997年至今,北仑对口帮扶贵州两个县项目共110个,总投资1216.5万元。为进一步拓宽协作帮扶渠道,寻求长效的协作帮扶模式,近年来,北仑区委、区政府依托社会资源,夯实协作帮扶的平台,努力开拓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协作帮扶渠道,达到更广泛的协作帮扶效果,形成跨越千山万水的和谐。

一、注重绩效,把政府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在调研的基础上,把改善提高贵州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政府对口协作帮扶的工作方向,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和教育卫生设施工程。十年来,已协助当地政府在基础上先行一步,其中农业项目23个,总投资165万元,新增农田灌溉沟渠8条,总长6000余米,灌溉农田2200余亩,这些项目覆盖2500余户8000余村民。饮水、道路、卫星接收等生活设施项目36个,总投资427.5万元,其中饮水工程项目14个,总投资152.5万元,建设了3000米引水管道,并打通了100米隧道,修建5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1500余户6000余人20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道路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62万元,项目覆盖1500余户4000余村民;卫星接收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138万元,让200个村的村民看上了电视。另外,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项目26个,总投资301.5万元,其中改建、新建学校8所,卫生院6所,并建立了定期、不定期调研、走访、督促制度,增强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实施、督促、验收上的针对性和绩效性。与此同时,为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把目光瞄准提升当地种植业的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帮助劳动力转移上。自1997年至今,已建设长毛兔养殖试点、香菇项目等农业项目23个,总投资165万元。2005年开始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前来北仑区打工。促成对口帮扶单位贵州兴仁县职业高级中学与北仑区申洲公司就有关劳务输出事项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贵州兴仁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顺势而为,掀起全社会爱心帮扶贵州贫困生的热潮

2006年3月,在北仑帮扶贵州十年之际,由区扶贫办牵头,组织了北仑电视台、北仑新闻网等新闻媒体贵州行,带回了25名贫困女学生的资料,在北仑电视台、北仑新闻网对帮扶成效和贵州贫困状态进行报道后,北仑形成关注贵州的现象。北仑摄影家协会还专程组织会员前往贵州进行摄影创作。“新北仑义工小组”在网上与贵州志愿者联系,在北仑募捐一批衣物和现金寄往贵州安顺县帮助大营中学的50多位贫困生。4月份,北仑方通过贵州台江县收集1009名贫困学生的资料,供北仑爱心人士结对帮扶。5月14曰母亲节,“北仑牵手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在北仑影剧院广场开展,1009名贫困生在短短的九十分钟内全部结对。北仑志愿者协会协助工作,北仑摄影协会还将摄影作品进行爱心拍卖,获款全数捐献给贵州学生。生活在北仑的外教和外来工也参与其中。《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曰报》、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贵州卫视、宁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这一爱心之举。由此形成巨大的社会效应。爱心款达24万6千元。“牵手千手”活动后,在贵州、宁波两地形成了良好的反响。目前,仍有不少市民还前往扶贫办要求结对。

三、牵线搭桥,积极搭建北仑企业界和贵州的协作帮扶平台

为有效推动北仑企业界与贵州的协作帮扶,区委、区政府每年都组织企业家到台江、兴仁考察,积极为企业家牵线搭桥。宁波宏协公司与60名学生结对,承诺将资助他们读完大学。宁波宏达公司决定出资20万元建一所小学。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北仑民间对口帮扶贵州两个县共20个项目,总投资326.66万元。其中生活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21万元,分别是饮水项目和道路项目,项目覆盖500余户2500余村民。新建8所学校,总投资172万元。一对一帮扶贫困生总计119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