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系
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北仑区委、区政府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新农村需要政府统一谋划,统一指导,但政府的谋划和指导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的人口规模、发展基础、地域特点、人文环境等不同情况,因村制宜地确定目标定位,分类指导,不搞模式上一律化、方法上一刀切,形成各具特色、竞相竞争、优势互补的新农村格局。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群众自愿
坚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激发农民的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决不能政府大包大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尤其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发言权。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牢固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工作中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抓住广大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有重点地加以突破。与此同时,在指导思想上坚决克服急于求成,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科学地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正确处理长远和当前的关系。
四是坚持软硬并举,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必须是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自然生态与人的发展同等重视,正确处理农村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按照上述原则,从北仑的实际出发,在全省率先确定了“H-一五”时期“产业现代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家居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农民知识化、精神文明系歹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并制定了五大体系的新农村建设指标:
一是经济繁荣,村强民富
构筑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充分就业,收入有效增长,生活宽裕殷实。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人均收入190元以上村达到100%,其中240元以上村达到90%以上,91%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不低于平均收入的30%,与市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农村恩格尔系数小于35%。
二是设施配套,服务健全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教育提升、文体场所建设、卫生院所升级、中心村服务功能建设等工程,实现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数字电视入村率达到100%,农村居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到80%,中心村和较大的村全面建成综合警务室、卫生服务站、文化中心、休闲场所、幼儿园、便民超市等公共设施,形成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和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对本区户籍和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免收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街道(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100%。
三是保障全面,体系完善
推动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健全农村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保障项目基本同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应保尽保,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0%以上,门诊有效费用报销率30%以上,住院有效费用报销率50%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90%以上;各类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就医、入学、养老等救助;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课本费、住宿费、学生服费和借读费,高中阶段免收学费、代管费和学生服费;全面改造农村低保低收入户危房,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四是村庄整洁,环境优美
完善镇村规划,继续综合整治,实现村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建设有序、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街道(乡镇)和建制村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实现雨污分流;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农村,,四害,,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区级以上卫生村达80%,使用清洁能源的建制村达到80%,10%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80%的村达到省定整治村标准。
五是乡风文明,民主和谐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民主建设,加强治安防范,妥善调处矛盾,实现班子团结有力,干部务实清廉,管理民主规范,干群关系融洽,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民风健康文明。60%以上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村民委员会直选率达到100%;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85%以上;矛盾纠纷调处率100%,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3%;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率50%以上。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力争所有村都达到平安村标准,90%以上的村达到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标准;60%的村建成区级文明村,40%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有了目标,更重要的是抓好措施的落实。当前,北仑区委、区政府正围绕目标,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重点巩固四项成果,深化六大工程,完善四项举措,探索两大突破,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迈出实质性步伐。
——巩固四项成果。一是巩固农村二次改水工程成果。在已全面完成农村二次改水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村级小水站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民饮用水的质量,确保农民群众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巩固农村道路康庄工程成果。在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三是巩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成果。在已实现村村垃圾集中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保洁机制建设,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认真总结北仑作为浙江省四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结合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促进乡镇职能转换,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
——深化六大工程。一是深化“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调整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撤村建社区工作,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二是深化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工程。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民的创业技能,加大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力度,引导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扩大就业门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人员就业,确保全年培训1.4万人以上,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通过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深化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碧水工程”建设。四是深化农村污水联网工程。加大街道、乡镇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实施城区与街道、乡镇、村的污水联网和村级污水就地达标处理工程。五是深化“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放心店”网络,全区215个村的放心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深化农村信息化工程。在已经实现村村通网络的基础上,以“北仑新农村建设网”、“农民信箱”和“农民上网”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四项举措。一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保、土保与社保逐步衔接,促进符合条件的土保、农保人员通过“双低”办法向社会养老保险过渡,逐步推进养老保障全社会覆盖。二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深化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障、农村巡回医疗和小病受惠制度,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加大农村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两年内建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2个,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三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段学生免缴杂费制度,实施“幼儿教育券”制度,大力扶持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促进被征地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四是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以“人人享受文化”为主题,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大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年内实现村村建有标准化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
―探索两大突破。一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流转机制。以农村非农用地流转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要素流转机制,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的转移,从根本上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制约。二是探索村级可持续发展。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总结推广农村垃圾生态处理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的试点范围,力争在全区每个街道、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生态处理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