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北仑区委、区政府于2005年底出台了《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经过反复调研,实行了多元化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计划在两年内建成72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06年底已建成47个。

一、多元化建设模式的原因

2005年北仑区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划调研时发现,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是思想问题,部分乡村医生对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持观望态度,另有部分乡村医生持消极反对态度,从年龄段分析,中青年乡村医生对此持积极态度的较多,老年乡村医生对此较消极;从业务经营状况分析,效益明显的乡村医生对此多持保留意见、观望状态甚至消极反对,而经济效益较差的乡村医生对此多持积极态度。

其次是待遇问题,在调研座谈过程中,如何解决工资福利、社保、养老等问题是乡村医生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三是业务用房问题,现有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基本上都不能达标,必须在现有用房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或者重新新建以满足业务用房需要,但其用房的产权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又需要考虑。

第四是内部利益再分配问题,对重组合建的乡村医生而言,势必牵涉到内部利益再分配,由此引发的内部矛盾势必对社区卫生服务站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第五是服务区域的划分及服务人口的界定问题,区域服务人口系财政补助的一个重要参数,服务站的服务区域及服务人口的界定范围势必需要明确。

二、多元化建设模式的内容

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北仑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研究,采取了以多元化形式建设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原村卫生室基础上进行改造;第二种是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鼓励社会力量出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种是对缺乏吸引力、无人竞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政府出资开办。

一是村卫生室改建或重组合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其人事、财务上独立运作,由单家村卫生室改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原村卫生室机构继续保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切实开展“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由医疗向预防保健的转变;由多家村卫生室重组联合开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验收合格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核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并撤销原有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后,一种是其人员性质保持不变,另一种考虑在连续工作2年之后,结合群众满意度调查,经所在街道(乡镇)公示无异议的,按照劳动部门有关规定,予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二是从社区卫生服务长远发展来看,兼顾延续性问题,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之不稳定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由当地政府或社区(行政村)提供,其产权归业务用房所在地的社区(行政村)较为妥当;考虑到地区经济差异等实际情况,也可考虑将原有村卫生室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翻建或扩建,但扩建用房之产权属当地政府或社区(行政村)所有,政府予以一定的补助。

三是由多家村卫生室重组联合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其内部利益分配有待其自行商讨。

四是城区根据建设“十分钟服务圈”,城乡结合部或农村根据建设“十五分钟服务圈”为准则,服务区域的界定按照当地街道(乡镇)及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上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规划,其业务用房的选址从方便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原则上为服务覆盖区域相对中心区,其服务人口依照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

与此同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正在制订《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评估标准》,严格准入审批制度,切实把好“准入关”,组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全面推广社区责任医生制,因地制宜开展“小灵通”医生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督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切实做好“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明确基层防病和基础医疗服务的工作职责,将医疗卫生服务渗透并沉淀到基层。

三、多元化建设模式的初衷

一是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目前北仑各个村都普遍建有不同标准的村卫生室,这些乡村卫生室在方便群众看病、推进农村医疗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一刀切”都由政府承办,势必影响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损害这一群体的利益,有可能引发群体上访,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北仑的民办医疗机构对兴办农村卫生服务站也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实施多元化运作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和民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二是整合区域的卫生资源。采取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可以充分整合现有的村卫生室、民办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资源,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是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运作模式,使公办、民办、社会力量承办的多种体制形成有序竞争,促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让老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