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节约·保护”——北仑土地管理的三把钥匙

“集约·节约·保护”——北仑土地管理的三把钥匙

土地问题不仅关系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亿万农民的叨身利益。近年来,北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基本原则,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做好增量和存量文章,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土地管理依法有序。

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切实担负起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一是抓责任落实。把保护耕地作为区长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与实施了区长负总责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并与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行政“一把手”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状,列入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制定了考核指标,明确各街道(乡镇)、村在规划期内的耕地保护面积,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了一套有目标、有考核、有问责的制度。二是抓土地整理。在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基础上,制定了土地整理规划,提出了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任务,并落实到具体区位、地块和开发整理时间,结合资金落实情况将土地整理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有效措施。近年来全区共完成了14万亩的农田整理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和农田的产出率。三是抓“占补平衡”。建立了占补平衡项目库储备制度,对城市分批次建设项目用地的补充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努力确保区域耕地总量平衡。四是抓执法监察。加强和完善了土地动态监测和巡查制度,建立了重点街道、乡镇的巡查队伍,条块协作配合,努力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各类违法侵占土地行为查处力度,制止用“以租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的行为。

二、合理布局项目,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近年来,面对开发建设快速推进、重大项目集聚、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北仑区在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中,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辟建项目地块,综合考虑项目的产业功能、配套要求、用地需要,强化集聚利用土地资源,集中项目布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征迁、统一配套,引导并逐步实现工业向工业功能区块集中、人口向城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尽可能地优化项目用地布局,减少配套设施用地规模,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配套的完整性和共享程度,节约和集约利用了土地。目前,全区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台塑石化、青峙化工、钢铁项目和大港四方等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四个主要产业区块,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

三、严把出让关口,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为确保出让的每一宗土地都能产生足够的效益,北仑在2004年底就实行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到目前共挂牌出让8宗(面积约400亩)。与此同时,对落户的每个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出让项目用地,并且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注明必须达到三项条件:一是每公顷土地的投资强度必须超过300万美元,二是建筑容积率必须超过0.8,三是在土地交付6个月时间内必须开工建设。项目土地交付后,按照“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由各招商部门与国土部门配合,每月检查督促项目开工建设情况,对未按要求开工的项目,及时调整用地;对满一年未动工建设的闲置土地,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10%-20%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回。实行土地使用情况与土地使用证书挂钩,在交付土地时,先颁布临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按合同约定的竣工时间设定证书有效期限,如到期达不到投资强度的,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自2003年至今全区已对32家企业约920亩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开工的闲置土地进行了收回,现已全部重新出让且正在开发建设中。通过提高项目用地要求及狠抓开工建设,防止了企业宽打宽用,浪费土地资源,避免了土地闲置。目前,全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投资强度达305万美元/公顷,内资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为2057万元/公顷,容积率普遍大于1.0。近年来开发的大港四方近6平方公里区块,平均投资强度已经达到了400万美元/公顷。

四、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为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一方面严格控制指标,把绿化率从原来的30%以上降到20%以下,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控制在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并禁止建造单层厂房、成套职工住宅、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设施;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规划许可下通过整合挖潜,利用老厂房增加容积率翻建多层厂房,经认定为标准厂房的,按房产证面积,对第二层标准厂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贴8元,二层以上部分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贴20元,目前全区工业厂房基本上是二层以上或8米高以上单层厂房。同时,通过有关税费优惠,鼓励腾笼企业老厂房或空置厂房依法转让、出租给其他小型企业作生产用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整合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开发建设大规模推进,全区用地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尽管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帮助解决了部分土地指标,但项目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加大了围垦造地和异地代保力度,近年来共围垦滩涂1.1万亩,出资在省内实施异地土地整理和开发造地,共置换出23900亩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用地矛盾。

六、调整招商思路,推行无地少地招商

面对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状况,积极调整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大力推行无地、少地招商。一是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增资不增地”。据统计自2003至今共129家外资项目增资6.8亿美元;通过增加技改投资而不增加用地的共有178个项目,总投资14.45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需求的压力,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使土地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企业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二是大力引进服务业项目。据统计,自2005年至今全区共引进服务业项目507个,其中内资项目372个,注册资本5.9亿元;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2.53亿美元。三是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占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的43.3%,总投资达到了13.3亿美元,在无地少地招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