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背景

第一节 垃圾分类的背景

昔日长安城因生活垃圾问题致“水皆咸卤”,统治者不得不考虑迁都问题。今日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长: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达4亿吨,致使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以及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

生活垃圾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同时也污染了与居民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甚至传播疾病,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城市生活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梦背道而驰。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探索城市垃圾分类,一些国家已经走在前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把垃圾处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来运作。美国垃圾分类实现城镇全覆盖,日本将垃圾分类精细化做到极致,新加坡垃圾源头治理与回收利用并举,德国垃圾分类重视立法更注重执法,比利时垃圾分类是家庭的必修课。

垃圾分类是当下制约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困难的根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政府、学校、企业一直在关注、研究和推动垃圾分类,但中央提出的从制度上解决还是首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运体系。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积极构建“互联网+资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道,整合回收队伍和设施,实现“两网融合”。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增收运能力44.22万吨/日。垃圾分类,试点先行。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共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此外,在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开始率先垂范开展垃圾分类。同时,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区也推进展开。2017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在100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开展示范的县(市、区)要在2017年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并在半数以上乡镇进行全镇试点,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并在经费筹集、日常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及时总结有关县(市、区)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并进行推广,到2020年底前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普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味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一方面会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设施系统,另一方面会加快建立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利好餐厨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以及资源回收等领域。《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意见要求全面建立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其后的其他各类文件中,也陆续提到了研究制定收费制度的目标,这意味着,在鼓励、试点、强制等手段之后,未来垃圾分类或将进入收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