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院和隔离区产生的垃圾

二、定点医院和隔离区产生的垃圾

在传染病防控期间,由于定点医院以及隔离区相关人员所产生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比社区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带有更多的致病菌,具有更高的感染风险。因此推荐将传染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并且在传染病防控期间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单独优先重点处理。

首先,由于定点医院和隔离区所产生的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以及生活废物骤增,这些废物的收集、运送、处置过程需要强化专业技术的作业指导和要求,严格规范医用废弃物周转等用具使用。垃圾需先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装后放置于指定的周转用具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中,并强化周转用具的全量保证和规范消毒,严格做到医疗废物的日进日清,严格消杀。

其次,需要特别强化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运送和处置等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要严格穿戴专业的全身封闭型防护服,按照规定佩戴并及时更换口罩。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生活保障,包括体温、感冒症状等检测设备的配置、检测频次及台账记录管理,切实降低一线作业人员被感染的可能性。

再次,定点医院和隔离点的医疗及生活废物收集后,尽可能做到随到随处置,暂存停留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例如使用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并尽可能减少运送距离,自觉规避人口密集等敏感区域,并且加强医用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作业区域安防管控,杜绝非必要人员接触专用车辆和进入工作场所。医疗废物宜采取规范化的高温蒸煮焚烧的处置方式,也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消毒、微波消毒、化学消毒等非焚烧方式处置,确保废物经严格消毒杀菌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应强化关键设备的维保,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环保稳定达标后再排放,减少对环境产生的次生危害。

生活垃圾分类消毒处理在传染病防控期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的分类与集中处理是有效控制病毒二次传播造成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垃圾的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处理,不仅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垃圾集中处理的效率,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直接污染。但是在传染病防控期间,垃圾分类仍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国家不仅要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完善监察机制,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行为,切实减少病毒二次传播的风险。并且设立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垃圾消杀无害处理提供参考及要求,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垃圾处理后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次生污染。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及意义,唤醒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