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展

四、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展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通知》,选择北京市房山区等26个城市(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也正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工作也驶入了快车道。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10月18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中直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17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19年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截至2019年7月,46个重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9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个立法城市。

总体来看,我国很多城市都因地制宜建立了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一是基本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二是多数示范城市制定出台了垃圾分类地方性政策法规,并筹措垃圾分类专项资金。三是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建立,相当一部分示范城市在发展推广“两网融合”。四是示范城市均注重政府、企业、社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良性互动,力求发挥各类责任主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