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一)垃圾分类精细
作为世界上垃圾分类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将垃圾分类细分到极致,将垃圾分为8大类100多个细项,并且回收十分严格。
日本垃圾分类的8个大类:
可燃垃圾:比如厨余垃圾、不可再生纸类、木屑等;
不可燃垃圾:比如餐具、一次性打火机、耐热玻璃、金属瓶盖等;
可回收塑料瓶:比如饮料瓶、洗发水瓶子等;
其他塑料:比如商品包装袋、塑料玩具等;
资源垃圾:比如可回收金属瓶、报纸、纸箱等;
大型垃圾:比如自行车、大型家电等。
有害垃圾:比如干电池、水银温度计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还有精细划分。以废旧电池为例,日本回收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桶设有3个投放口,分别用于投放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而饮料瓶也需要分为瓶身、瓶盖和标签三个部分分别回收。如果是长度过长的木棒,需要砍成50厘米左右的长度然后捆绑起来。使用完的食用油油桶需要用抹布擦干净,用报纸堵住油桶的瓶口。打碎的玻璃陶器、碎玻璃、剃须刀片等危险物品,要用报纸包好后,写上“危险”二字。
精细化的分类可以使收集到的垃圾直接送去处理,免去垃圾分拣所耗费的人工和资源。
(二)垃圾回收严格
日本建立了严格的垃圾回收制度。比如在生活垃圾上,主要采取定时定点回收制。日本街道不设公共垃圾桶,而是在居住区按照人口密集程度设立垃圾投放点,居民按时按点投放垃圾,专人管理。
在垃圾回收点贴有投放说明,图文并茂地介绍垃圾分类方法和回收时间。如果错过了垃圾回收时间,就只能等下一次回收时间。比如在相对偏僻的乡村,垃圾回收时间有严格限制,如果错过了时间,就要将垃圾存放到下个回收日再处理。所以,居民家里也会按照垃圾分类划分种类在家里准备相应数量的垃圾桶,在生活中就做好垃圾分类,这样到了回收时间就可以轻松扔掉垃圾。
此外,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垃圾带上会标出名字和居住地址,违规投放垃圾的,垃圾会被退回。
(三)垃圾利用高效
在日本,每一类垃圾都有明确的处理路径。可燃垃圾会被送到垃圾焚化厂焚烧;不可燃垃圾也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厂,拆解后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填埋处理。大型垃圾会被送往专门处理厂先拆解,然后再次进行分类处理。资源类垃圾则会被加工利用,有害垃圾会被送往专门的处理厂处理。
生活垃圾被送入垃圾处理厂,经过粉碎、干燥、除杂,被制成燃料棒用于发电厂发电,焚烧后的残渣会被制成水泥,用于建设。
高效的垃圾利用率既节省了垃圾处理费用,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节省了成本。
(四)减少垃圾量
做好垃圾分类最根本的举措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生产环节上,政府会给予环保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而环保超标的企业将会受到重罚。日本还施行垃圾收费制度,常见的垃圾收费类型有5种,包括单一计量收费制、累计计量收费制、定量免费制、补助组合收费制以及定额收费制,但94%的城市都选择单一计量收费制。自2000年以后,日本越来越多的自治体施行垃圾收费制,日本的垃圾减量化效果才开始显现。垃圾处理收费,公民或企业产生的垃圾越多,需要支付的垃圾处理费用就越高,这就激励人们养成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此外,日本推广付费垃圾袋,只有政府印制的垃圾袋才能被投入垃圾桶中,通过对垃圾袋进行收费,引导公民自发减少垃圾产出。
如日本德岛县上胜町镇,自2003年开始实行“零垃圾”运动,不设置垃圾清运回收车,全镇只设置一处垃圾回收站,居民需要自己把垃圾运往回收站。对于厨余垃圾,居民自行堆肥,用于农业生产。此外,上胜町镇实行垃圾资源回收积分和“零垃圾”认证制度,对于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每月摇号选取十户给予奖励,大大鼓励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零垃圾”运动不仅让小镇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还为小镇带来每年约4500人次的游客,带动了小镇服务业的收入;而垃圾堆肥的绿色农业,更为小镇农业生产者带来每年上千万日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