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主体,培养主人翁意识
2025年09月26日
一、明确主体,培养主人翁意识
分析社会各层面的人员构成特点,明确实施主体,是有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核心。
为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某市多个公共机构采取了多种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措施,不仅利用单位宣传栏、微信号、办公群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还将其纳入考核评价,明确各单位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
案例8:曾登上“学习强国”的某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做法,很好地将这一点付诸实际。为能使该居民区“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两定”分类投放,数十名居民组建了党员志愿者队伍,每天在垃圾房对居民进行全时段指导;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告知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征询居民建议;巡查队负责垃圾房的值守、投放引导和“绿色账户”积分的刷卡与兑换。至今,居民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近100%。
案例9:在某A高校,比垃圾分类设备设施更早到位的,是高校人的理念和意识。校内相关社团和社会实践组织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很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一直有比较高的认同。该校团委实践部在校内随机进行的街头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普遍认为:大家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离真正自觉做到垃圾分类还有一段距离,若学校采取适当、合理的激励措施,大家也表示理解并愿意接受。
案例10:某B高校在男生、女生公寓各1栋公寓先行先试,经过两个月实践后就在全校师生中全面实施了垃圾分类。通过设立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奖励积分兑换学分、宿舍间的经常性评比、系部交叉互检等多种形式推动,该校垃圾分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经过近五个月的实施,在校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培养起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