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义: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5年09月26日
三、社会意义:实行垃圾分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居民幸福感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推动垃圾分类既是对生态环境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因此,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既是环保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一方面,实行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通过有效的分类投放、清运和回收,可以改善垃圾产量增多、居民生活环境状况恶化等局面,从源头上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居民生存环境质量提高,以此造福全民。另一方面,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推进,使广大人民群众也参与其中,承担起自己的生态责任,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讲者。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从而在全社会树立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新气象。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周围的环境卫生改善程度越来越高,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置身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那种“人在路上走,如在画中游”的舒适感油然而生,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小习惯透视大文明,从举手投足、点滴之间最能看出绿色生活的水准、环保意识的高低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但却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造福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所有人的参与和坚持汇聚起来,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