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降生
新生儿的降生
新生儿出生时就面对着一个非自然的环境,这个环境已经彻头彻尾地受到成人的影响和改造,他们把一个纯自然的环境改造成适合成人方便索取及贪图安逸享乐的世界。
每一个新生儿降临这个世界,都会面临一次痛苦的挣扎,因为当他从一种生存方式进入另一种生存方式时,他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去适应。可是,成人又采用什么样的照管方式来帮助他们呢?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哪一次痛苦和心理的冲突像婴儿出生时那样剧烈。可以说,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研究新生儿,可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人这样做过。
很多人认为,新生儿在如今的社会里,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和关爱了。可是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呢?
事实上,当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母亲身上。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确实受了太多苦,但是新生儿就没受苦吗?人们只关心母亲是否受到了强光的刺激和噪音的干扰,却对一个从没有光亮和声音的世界里走出来的婴儿缺少必要的保护。要知道,新生儿同样需要静谧和幽暗的环境。因为他原本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干扰、恒温的液体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就在一瞬间,他的世界完全改变了,变得处处都与原来的环境截然不同。他娇嫩的身体开始接触到粗糙而坚硬的物体,并且还可能会受到一些毛手毛脚成年人的强硬对待。
庆幸的是,因为新生儿过于娇嫩,人们生怕某种举动弄坏了他,就尽量避开,不过多接触他,而是把他托付给有经验的人照看。可是这个举动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有经验的人只靠自己已有的陈旧经验是不足以照顾好婴儿的。因为只用一双大手去牢牢抱住婴儿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掌握正确的搂抱方法,这就如同一个护士在受托付照料病人之前,必须学会正确移动病人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扎绷带或敷药,才不会引起病人或伤者感到过度疼痛一样。
对新生儿,人们做得显然不够,包括医生在内。他们并没有为新生儿做太多特殊的考虑。医生粗暴地拎起新生儿,当他绝望地大哭起来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人们却都满意地笑着说:“那是他的声音。”并认为,对新生儿来说,哭泣是十分正常和有益的事情,眼泪能清洗孩子的眼睛,而抽泣则有助于孩子肺活量的增加。
当婴儿一出生,他的全身就被包裹起来,从前在母亲身体里蜷缩着的身体突然间被拉直了,被包裹起来的孩子好像上了石膏似的难以动弹。其实,对一个新生儿来说,衣服并不是必需之物,即使在他的最初一个月里也是如此。在这方面,人们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厚重的襁褓越来越不被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轻薄柔软的套衣。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不过还是让婴儿彻底不穿衣服最好。
确实,新生儿应该像绘画中常见的那样裸露着身体。同时,由于新生儿一直生活在母亲体内,生活在温暖的空间里,出生后就显然需要一定的保暖措施,但这种保暖措施应该来自外界的环境而不是他身上厚重的衣服。况且实际上这些衣服并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热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他体内原有的温度而已。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在动物身上发现类似的例子,即使很多幼崽身上已经长出了绒毛,但它们仍然依偎在母亲身边取暖。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也没有必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成人对婴儿的照顾缺少热情与疼爱。我想,如果美国的父母有机会跟我交谈,他们也一定会告诉我他们为婴儿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同样,德国和英国的父母也都会说类似的话。听完他们的话后,我一定会为自己对他们的不了解和主观臆断感到羞愧和惊讶,因为我也知道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就。可是我还是要固执已见地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对新生儿的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说到进步这个概念,我想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发现了从前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完成了从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我们认为已经为儿童做了不少的事情,这是一种进步,但还有更多的事要继续坚持去做。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我们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刚一出生的那天起,我们不应该把他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惜一切地去牢牢守住。同时,我们也不要受这样一种思想支配,那就是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管住这个孩子,不让他弄坏任何一样东西,给自己惹任何麻烦。
我相信,当人们更好更深层次地了解儿童之后,他们就会运用更好的方法来照料儿童。在奥地利维也纳,也只是最近才开始讨论使新生儿减少伤害的方法。在新生儿出生时,他的小床垫必须是温暖的,而且床垫是用能防水的材料制成的,能尽快地把脏东西去除掉。这种迹象就是一个重要的预兆,表明成人的意识已经注意到新生儿了。
但是,对新生儿的照管,不应仅仅是限于避免他死亡或者不让他患上传染病。正如当今不少现代医疗诊所里对病人所做的一样,为了不让伤口接触空气中的细菌。护士用绷带把他们的伤口扎起来。实际上,从新生儿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心理能够适应周围的世界。实验证明,这样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每一位父母都应当在这方面接受指导和培训。
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为孩子准备了华丽的摇篮和绣着花边的小衣服。按照这种对孩子的装束标准,假若现在依然流行鞭子的话,他们绝对愿意把鞭子的把手镀上金子。可是这种奢侈的做法并没有太多地考虑到儿童的心理需要。家境富裕给孩子带来的应该是真正的幸福,而不应是奢侈的环境。对于婴儿来说,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不受街上嘈杂声音干扰的、静谧的、光线和热度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房间。
另外,我们还需注意关于移动、抱举新生儿的方法问题。这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掌握适当的技巧。在用手接触他时应该尽可能地轻一点,应采用一种轻便的和柔顺的支撑物的方法来托起这个婴儿,例如一个用柔软的材料做成的吊床能承受住他那整个曲在一起的身体。这时的情景就像在胎儿期一样。而把新生儿从垂直改变到水平的位置还需要专门的技能。
成人对儿童的照顾和看护应该对儿童能起到帮助作用,这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的事,要需相当多的实践和技能。新生儿跟他的母亲一样,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意味着脱离了死亡的危险,其他人也会无意识地产生欣喜和满意。但其实这时候,他可能需要帮助,因为他有时可能会呼吸困难,因而我们必须为他提供足够的氧气,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把新生儿和普通的病人混为一谈,毕竟新生儿的需要不是病人的需要,他只是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相适应的新环境。
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应该像对待神奇的造物主的崇敬,而不应是一种怜悯,也就是不应该让一个精神活动非常丰富的人一直被限制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之内。
我曾经看到一个新生儿被放进一桶水中,差一点被淹死。当他下沉时,这个新生儿突然睁大了眼睛,并伸出幼小的四肢,似乎这种遭遇让他大吃一惊。这是他第一次经历恐惧。
当我们带着某种微妙的感情触摸和搂抱婴儿时,不禁使我们联想起牧师在祭台前的一举一动。他在寂静和幽暗的环境中活动,只有一束柔和的光线透过染色的玻璃台。他的手是纯洁的,他的动作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带有某种神圣意义的象征,这时整个场所就会洋溢着一种神秘而圣洁的气氛,而新生儿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如果我们把对婴儿的照料与对其母亲的照料进行比较,并想象一下照顾他们的方式有何不同,那我们就会发现实际做法的对与错了。
我们为了让母亲拥有绝对的安静,在不打扰她的前提下把她的孩子抱走,然后只在喂奶时才抱回来,而对婴儿呢,我们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用美丽的花边和丝带把他打扮起来,这些都会使婴儿感到心神不宁,这些行为就好像要求新生儿的母亲在刚分娩之后就立刻起床去参加宴会一样。
人们经常会把新生儿小心翼翼地从摇篮里抱到肩上,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回到母亲的身边。对于这个过程也许有人会宣称:儿童根本没有真正的苦乐意识和感觉,对新生儿这么过分的小心谨慎是很愚蠢的做法。
可是如果我们照料过那些不省人事或危在旦夕的人,我们就会觉得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并且充分意识到他们的思想感情与心理活动也需要我们关注。由此可见,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方法简直是不科学的。
我们不仅对人生命的第一个阶段尚未充分地进行探究,而且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看来我们实在是太不关心正处于人的一生中最艰难阶段的新生儿了。尽管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时,其自身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能创造出一个比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完美的世界,但当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时,我们好像不知如何接纳他。
在圣约翰《福音书》的序言中有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看,应该比较适用于新生儿的状况:“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可这个世界却没人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