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角色的替换
人物角色的替换
成人以儿童的角色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不仅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而且还会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时,那就已经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替代儿童在行动了。
夏尔科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实现癔病患者的人物角色替换,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否定了以前被当做人性最基本的一个特征的论断:人拥有属于自我的言行。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一种强烈的暗示可能会使被试者失去他自己的人物身份,而接受催眠师的身份。
这些实验虽然数量很少,并且只在诊所里进行,但是,它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种现象导致了对双重人格、潜意识、心理升华的研究,最后通过心理分析去探究潜意识领域。
在童年时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的时候,他的感官正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之中,此时,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如果成人在这个时期悄悄潜入儿童的意志之中,用自己的意志去指导儿童的意志的话,就会很容易使儿童产生变化。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已经注意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的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儿童的自我本应去支配他自己完成这项活动,却被另一种自我取代了。虽然这个新的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几乎剥夺了儿童自己尚未成熟的人格。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的催眠暗示来支配儿童,但他本意并不想这样做。甚至他并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在这方面,我遇到过几个有趣的例子。我曾经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把一双非常脏的鞋放在了雪白的床单上。于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使我不假思索就赶过去,把鞋子从床单上拿起来放到了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并对他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鞋子就会说:“它们是脏的。”然后还会走到床边把手放在床上,似乎想把床单弄干净,尽管此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收到了一个包裹,她对这件邮件表示很高兴。她打开盒子后,看到里面有一块真丝手帕,就立即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里面还有一只小喇叭,她便放到嘴边吹了起来。这个小女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小女孩只要见到一块布,就会兴奋着叫“音乐”。
此外,成人的禁令,如果不能有力地激起儿童的反应,就非常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约束力。这种禁令主要来自于那些善于自我约束的成年人,尤其是容易来自文雅的保姆。
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大约4岁的小女孩单独与她的外祖母在乡下的庄园里居住。小女孩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水龙头,以便看到喷水,站在旁边的外祖母也微笑着鼓励她打开水龙头,但小女孩却突然把手缩了回来,并说道:“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小孩的外祖母试着去说服她,对她说外祖母允许她打开水龙头。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又高兴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并没有打开水龙头,而是又把手缩了回来。小女孩最终也没有打开。这不禁让人感叹,保姆虽然并不在场,但她的禁令却比在孩子身边的外祖母的鼓励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还有一个与此有些类似的例子,是有关一个年龄稍大些的儿童,他是一个大约七岁的男孩。他坐着的时候,被远处的某个东西吸引了,于是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并坐了下来,他似乎由于无法克服意志的动摇而感到痛苦。但是谁是阻止他起步的“控制者”呢?没有人知道,因为即便是这个孩子自己也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