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冲突
当儿童长大到能够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们和成人之间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当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儿童的各种官能进行完全的控制,完全征服儿童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当儿童开始独立行动、走路、触摸各种东西时,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即使一个成人确实很爱他的孩子,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保护的本能。那是一种无意识的忧虑感,是缺乏理性和贪婪感的结合,总担心一些东西可能被弄脏或被打碎。
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儿童与成年人的心态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双方不做一些调整,那么他们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到,实际生活中这些调整是完全不利于儿童的。儿童是那么的弱小无力,只好任人摆布。儿童的行为如果与成人的需要不一致,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限制。尤其是当成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保护心态时,却反而认为自己确实对孩子有着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弗洛伊德指出,贪婪自私正是产生这种冲突的根源。但是,成人的这种自我保护心态并不是以它的真实面目表现出来的。成人的贪婪感被“有责任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掩饰起来了,这种贪婪感使他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成人担心他的安宁被打扰,可这种担心在“为了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要让儿童多睡会儿”的幌子下被掩盖了。
一个缺乏文化教养的妇女,为了不让孩子打扰她,可能对他大声喊叫或打骂,并把他从家里赶到街上去。但过后,她又会亲昵地抚摸他、热烈地吻他,以表明她确实爱着她的孩子。
社会的上层家庭表面上看似乎稍好一些,例如,他们会对儿童表现出爱、付出、责任感和自我控制。不过这些较高阶层的妇女比那些没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更急于摆脱子女对她们的纠缠。他们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保姆,让她带他们去散步、哄他们睡觉,而且她们对保姆的态度很和善甚至很恭敬。这其实是一种暗示,虽然没有明确地告诉保姆应该怎样做,但保姆已经明白,只要让令人烦恼的孩子离得远一点,主人就能容忍一切。
当儿童刚学习走路,并为自己能自由行动而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群巨人阻拦他的每一个举动。儿童所处的境地,就跟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时的情形差不多。当他们克服沙漠的艰难困苦,刚踏进绿洲时就面临着战争。与亚摩利人打仗的痛苦回忆,仍然使他们充满了恐惧感,以致漫无目的地在沙漠里徘徊40年去寻找他们可以宁静生活的地方,在那里,许多人因精疲力竭而死去。
保护自己的财产免遭侵犯几乎是人的自然法则。在某些民族中,这种倾向可能变得更为极端强烈。人的潜意识里隐藏着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本能还表现在成人对安宁环境和财产的保护上。这种令人痛苦的现象最早可感知的、最细微的表现,就是成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宁和财产,免遭新一代人的侵犯。儿童是单纯无知的,尽管成人付出了努力,但这种侵犯并没有完全被制止。他们拼命地战斗着,因为他们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在父母的关爱和儿童的天真无邪之间所发生的这种冲突是在无意识的和隐蔽状态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