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的热爱

对环境的热爱

儿童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原因在于儿童对暗示有强烈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扩张,能帮助儿童心理的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热爱”。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们总喜欢效仿成人的行为并进而模仿他们。在这方面,成人对儿童的行为负有一种使命。那就是激励儿童去行动,因为他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儿童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引导自己的行为。但是,成人必须提供正确的指导,要始终平静地和慢慢地行动,从而使正在注视着他的儿童看清他行动的所有细节,这样才能帮助儿童的敏感性扩张行为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果成人没有主动地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是屈服于自己的习惯,这样不但不能鼓励和教导儿童,相反会把他自己的快速节奏强加在儿童的心灵上。

即使是一些感官对象,只要它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够对儿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正如磁铁能吸住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样,吸引儿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一部记录了莱文教授的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的影片,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他的实验目的是看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同一物体的不同反应。这两组儿童的年龄相仿,环境也相同。然后我们看到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了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中包括我们设计出来供儿童使用的一些玩具。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一组儿童正走进教室,对于放在面前的各种物体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微笑表明,拥有这么多的东西使他们非常高兴。所有的儿童都拿起一件东西开始玩了起来。然后他们把手上的东西放在一边,又拿起另一件玩起来,不停地重复着动作,没有出现间断。

在影片的下半部中,我们看到,第二组儿童正走进教室。他们慢慢地走着,停下来看看四周。他们很少拿这些东西,而只是在它们周围懒散地站着。从电影的下半部开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结束。

这两组儿童的表现大相径庭,哪一组是缺陷儿童组成的,而哪一组是正常儿童组成的呢?许多人也许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电影中正常的儿童富有生气,他们到处走动,不间断地玩见到的所有物体,他们看似更聪明。

但事实是,正常的儿童是用安静的方式到处走动。在电影中,他们会好长时间站着不动,这实际是在观察和思考某一物体。

莱文教授实验的结果与普遍的观念是相冲突的。但在通常的环境中,聪明的儿童是会像影片中身心有缺陷的儿童一样去行动。不过在我们学校你就会发现,正常儿童的一些行为是新奇的,他们缓慢地沉思,所有动作都能进行自我控制,受理性的指导。这样的儿童会被他所看到的物体吸引,并且会尽力弄清楚这个东西,以便能充分利用它。自我控制和有节制才是有价值的。因此,重要的是,儿童应该掌握自己的运动器官,而不仅仅是用某一种方式到处乱走,去感知任何东西。在理性的指导下四处活动的能力,不但会对感官刺激做出反应,而且能使人精力集中。这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来说,用一种审慎和沉思的方式行动是人的正常理性行为,也是一种有内在纪律的标志,这通常表现为有条不紊的外部行为。当缺乏这种内在自律的约束时,个人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别人意志的支配,就会类似于漂泊的船一样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人的意志很难使一个人产生有条不紊的行动,因为这种外在的影响不会为这个人的行动提供有条理的指引。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人格被分裂了。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儿童身上时,他就失去了他本来应该得到的发展机会,他本应该是具有自己的本性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儿童比做成这样一个成人,他依靠着气球降落在沙漠之中。突然他发现气球被风刮走了,把他一个人扔下了。他失掉气球之后,发现周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替代气球。这是人可能会遇到的一种情景,而儿童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这时他肯定会与成人争吵。儿童的心理是模糊的,尚未得到发展,他的表现方式也是无序的。可以说,他似乎成了成人环境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