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畸变的原因

儿童心理畸变的原因

通过对儿童特征的观察,我们惊讶地发现,儿童在正常化的进程中,许多幼稚不成熟的品质会消失不见。在这些消失的品质中,不仅包括邋遢、不服从、懒散、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争吵和顽皮,而且还包括所谓的“创造性的想象”、喜欢故事、对他人的依恋、玩耍和顺从等。它们还包括那些一直在进行科学研究并被认为是童年时特有的一些特征,比如,模仿、好奇、反复无常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幼稚特征的消失表明,人们至今尚未了解儿童的真正本性,儿童真正的和正常的个性被披上了伪装的外衣。

这个具有普遍性的事实确实令人震惊。但它又不是全新的,因为在很早的时候,科学研究就已经发现并认识到了人的双重本性。人的第一种本性是他与生俱来的。第二种本性来自于他的原罪,即他违背了上帝的准则而产生的后果。每个人在较早时期都得到了上帝赐予的福气,但由于后天的堕落,所有的赐福都被剥夺了,能够对他进行支配的无非就是他所生存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灵幻觉。这种原罪说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会有所帮助。

一个人可能会被某种微不足道的东西引入歧途,这种东西在所谓的关爱和帮助的伪装下,在人毫不察觉地情况下蔓延开来。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应该归咎于成人的盲目,成人无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会对儿童产生一种恶劣的影响。然而,儿童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他们自身有一种没有遭到破坏的形式,只有依据这种形式他们才能正常地发展。

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和儿童能否恢复正常、自然的状态密切相关,那就是孩子是否能够对某些使他与外界现实环境相接触的体力活动专心致志。可以说,儿童所有的心理畸变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发展环境中,从而使他的原始发展计划无从实现,这样他的潜在能量就无法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