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重要的现实,那就是儿童拥有一种心理生活,这种心理的表现很微妙,所以没有引起成人的注意,而它的发展往往会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
对于儿童来说,成人的环境不是一种适宜的环境,而是一群障碍物。这群障碍物实际上是对儿童的防御,这种环境会使儿童变得乖戾,使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
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都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研究的。所以,对于它们的结论必须要从根本上重新进行审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儿童每个不同寻常的反应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儿童每一次发脾气,都是某种根深蒂固的冲突的外在表现。这种冲突不应简单地解释成是对不相容的环境的一种自我防御,而应该理解为更高的品质寻求展示的一种表现。发脾气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它是阻碍儿童心灵中的秘密显露的一种无奈的表示。
很明显,所有这些伪装把儿童的真实心灵都隐藏起来了。发脾气、抗争和偏常等表现掩盖了儿童自我实现的努力,使他不能展示他的真正个性。在这些不协调的外部表现背后,肯定存在着儿童正在发展的个体精神胚胎,那就是个性。就在这些外部表现底下,还隐藏着一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一个被掩盖的充满活力的人,他必须获得自由。教育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些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樊篱中解救出来。
对成人进行的心理分析和对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心理研究之间有一个根本区别。这种根本区别主要是:成人潜意识的秘密是某种自我约束的东西,而儿童的秘密则在于他所处的环境。所以,要帮助一个成人,我们就必须帮他解除在漫长的时期中形成的复杂适应障碍。而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由发展的环境。儿童正处于自我实现的阶段,我们应该为他打开方便之门。事实上,儿童正在创造自我,也就是说,正处在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能到实现的过程中。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并不复杂,因为儿童拥有与日俱增的能力。他在展现自我时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即在一个适宜他发展的环境中,儿童的心灵会得到自然地发展,并自动地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这条原则,今后的教育就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无穷的混乱中。
新型教育的基本目的首先就是认识并解放儿童。与之相关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如何幸福地生活。其次是,当儿童日趋成熟时,要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这意味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有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必须把环境中不利于儿童成长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环境还必须为那些有助于儿童能力自由发展的活动地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由于成人也是儿童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也应该使自己适应儿童的需要。他们不应该是儿童独立活动的一种阻碍,也不应该代替儿童去进行那些儿童生长和发展所必要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