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活动

有目的活动

在儿童能够像成人那样明确地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行动之前,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目的而行动,他使用物体的方式对成人来说常常是不可理解的。儿童通常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例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他发现了一摞刚刚熨平的毛巾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小家伙就拿起其中的一块毛巾,小心地捧在手里,并把一只手放在毛巾上面,以防止毛巾散开。然后他就这样托着毛巾,走到房间斜对面的角落里,把它放在地板上说:“一块。”然后按原路返回。这清楚地表明他是在以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行事。

等他穿过房间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拿起第二块毛巾,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并沿着同样的路线走到角落里,把它放在第一块毛巾的上面,又说了一遍:“一块。”他不断地重复着这项工作,直到把所有的毛巾都拿到那个角落为止。然后,他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又把所有的毛巾一块一块地都放回到了原先的地方。虽然这些毛巾不像最初放置的那样完美,但仍然折叠得相当好,尽管堆放得有点儿倾斜,但实际上是整齐的。对这个儿童来说,幸运的是,在这漫长的搬运过程中,家中没有一个人打扰她。儿童不知多少次,听到成人在他背后大声叫喊:“别动,别动,别碰那东西!”他们细嫩的小手,不知因为成人教训他们不要碰东西而挨过多少次打啊!

还有一项令儿童入迷的“基本工作”就是先取下瓶盖子,然后再盖上,尤其是玩一种可反射出七色光的瓶子的盖子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时不断地取下,再盖上瓶盖子似乎成为了他们非常喜欢的一项工作。此外,儿童的另一项爱好是把大墨水瓶或盒子的盖子拿起来又盖下去,开门或关门也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爱好。

儿童和成人为了一些东西经常发生冲突,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东西对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由于它们是母亲或父亲桌子上的东西,或者是起居室家具上的一部分,因此父母会禁止孩子碰它们。这种冲突的结果常常是以儿童被认为“不听话”而告终。其实,儿童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想要这样一个瓶子或墨水瓶,他只是想要一个能有同样玩法的东西而已。

诸如此类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们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可以被看做是人类最初阶段的活动。在这个准备时期,我们已经为年纪较小的儿童设计了一些玩具,例如,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圆柱体,它们正好可以嵌入木板上大小不同的洞孔里。由于这些东西能满足儿童生活中某个时期的需要,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按照儿童独立的想法,以上这些是容易被接受的。但是在成年人的思想中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障碍,使这个想法很难实现。一个成人,即使他想同意儿童的要求,让儿童自由触摸和搬运东西,也将会发现他无法压抑内心的某种模糊的冲动,这种冲动将导致他去禁止这个儿童这么做。

在纽约,有一位知识女性熟知一些关于儿童成长的理论,于是她渴望将这些思想贯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有一天,她看到两岁半的儿子把一只装满水的水罐拿到客厅里去。她注意到,他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他一边走一边对自己说:“小心,小心!”这罐水很重,孩子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要去帮他了。她拎起水罐,把它拿到他要去的地方,但这个孩子却很伤心,感到受了委屈。这位母亲承认由于她造成了孩子的痛苦,她也很难过,但她还是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她说,虽然她认识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必要的,但是她又觉得,让孩子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并且浪费很多时间,似乎是不值得的。因为对于这种事情,她很快就能办好。

这个妇女向我咨询的时候说:“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不让儿童自己去做的想法产生于成人要保护自己的财产的本能。我问她:“你有诸如杯子一类的好瓷器吗?让你的孩子拿一件这种轻巧的东西,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这位妇女听从了我的建议。后来她告诉我。她的孩子十分小心地拿着杯子,每走一步都要停一停,直到最后安全地把杯子拿到了目的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母亲心里交织着两种心情:一种是为她儿子在“工作”而感到高兴,另一种是为她的杯子而担心。由于两种心情是平衡的,因此她让儿子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她觉得孩子非常渴望能做这件事,这对他的心理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有一次,我把一块抹布放在一个14个月大的小女孩手中,这样她就可以做些清洁工作。当她坐下来时,她用抹布将许多东西擦得干干净净。同时当看到这些被擦干净的物品时,小女孩显得非常高兴。但是她的母亲似乎不太赞成这样做,因为她觉得这不是儿童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如果不理解儿童喜欢工作的本能的重要性,往往就会对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本能感到惊讶。在成人的环境中,儿童就像一个额外的社会存在。所以,成人意识到,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他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必须放弃自己的个性和环境,以此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可这些会与他的日常生活发生抵触。但是,如果不让儿童接触他周围的环境,就像目前仍在做的那样,那就会阻碍他的成长,这就好像不允许他们学习如何说话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冲突,我们要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可以更好地展现他自己。当儿童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他的牙牙学语在家里人听来是一种欢乐的声音。但是,他的小手要想工作,就得要有东西来配合,这样的东西能够刺激他的“工作动机”。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儿童做完一件事所花费的体力经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拿了一个大面包。由于面包太大了,她的两只手都拿不住,以至于不得不把它紧靠在身体上。她被迫挺着肚子走路,这样一来就没法看清脚下的路了。在这张照片中,还有一只小狗陪伴着那个小女孩,她一直都在小狗的视线范围之内。这个情形看上去很紧张,那只狗似乎马上就要奔过去吃她手上的面包。在照片的背景中,有几个成人正在注视着小女孩。但是他们只得克制自己,不冲上去帮孩子拿面包。

很多时候,年幼的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展现出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的确会让我们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