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本能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我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生命形式:一种是成熟,另一种是尚未成熟。这两种形式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成人的生活以斗争为特征。这种争斗可能如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所阐述的,起源于对环境的适应;或者如达尔文所阐述的,可能起源于竞争和自然选择。后一种类型的争斗不仅保证了物种的生存,而且通过两性间的竞争达到自然选择。
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完全可以与成年动物中所发生的事作比较。人必须不停地去努力奋斗,以使自己能生存下来并远离敌害。他们之间还会因为爱而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斗争和竞争中,达尔文发现了进化的发展历程。所谓“进化”,就是指物种的逐渐完善、适者生存、两性间的征服,以及物种之间的竞争。这种理论与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理论很相似。历史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发展是由于人们之间竞争和斗争的结果。
在阐述人类史的时候,我们唯一掌握的材料就是成人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在自然界中并非如此。使我们真正理解生命无数奇迹的钥匙,应该在年幼和正生长发育的生物中。所有的生物在刚出生的时候都太弱小了,以至于根本不能去斗争和竞争,并且它们在没有任何器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没有一种生物是以成熟的形式开始其生命的。
所以,在生物的内部肯定存在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另一种生存方式和刺激,它们不同于成熟的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所呈现的方式和刺激。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进行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它们身上可以发现生命的真正关键。成熟个体的经验仅仅解释了在生物中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
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初期生活进行研究,使人们了解了大自然中最神奇和最复杂的一部分。他们的研究表明,所有生物都有令人惊叹的奇迹和非凡的潜能。总之,整个自然界充满了诗意。生物学已向人们显示,物种是如何通过内在的引导来保护自身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在指导称为“主导本能”,以此来区别生物面对环境刺激时所做的本能反应。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所有的本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种类,其根据是它们各自的目的,即它们是为了个体的保存还是为了物种的保存。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在短暂的或持久的反应中发现。例如,个体和它的特殊环境间的短暂冲突以及个体生命延续所必不可少的本能引导。与个体保存相关的瞬时性的本能之一,就是当发现危害时所进行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与物种保存相关的本能中,有一种短暂的反应,它将导致两性间的结合或对抗。这些时间较短的本能,由于它们的效果激烈并且明显,所以生物学家首先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但是后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与个体和物种的保存都相关的,并且时间更持久的本能。这种本能被称为“主导本能”。它们与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数不胜数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像微妙的内在敏感性那样对环境有那么多的反应。正如纯粹的思维是心理的一种内在特性,我们可以继续把它们看做是生命内在的,能帮它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非同寻常的思维。因此,这些主导本能并没有短暂的与外界冲突的特征,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特征,引导这些生物穿越时间的海洋达到此物种永生的彼岸。
这些主导本能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它们给处于生命初期的婴儿提供了指导和保护。这时期的婴儿还很不成熟,但已经处于趋于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时的婴儿还没有这个物种的特征,没有力量与耐力,没有生物的竞争武器,甚至于连取得最终胜利以获得生存的希望都没有,它们只有生存这一种能力。在这里,主导本能就像正在秘密进行创造并帮助它们的母亲或教师,是这些主导本能拯救了既没有力量也没有自救能力的幼小生命。
其中,有一种主导本能与母性有关,法布尔和其他生物学家把它看做是物种生存的关键。而另一种主导本能与个体的生长有关,荷兰生物学家德佛里斯在他对敏感期的研究中对这已经作了描述。
母性的本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女性,虽然她们是物种中的生育者,并在保护年幼者方面起了最大作用,但是这种本能在父母双方都可以找到,有时它常常充满整个群体。对母性本能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它是一种神秘的能量,与现存的生物没有必然联系,但它是为物种的保存而存在的。
所以,“母性本能”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定义,它是主导本能中与保存物种相关的一种本能,它具有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某种特征。例如,母性本能会使一种动物的成熟本能暂时消失。一头凶猛的动物能因此而表现出非本性的温柔和耐心;一只为了寻食或为避免危险而远飞的鸟会密切地注视着它自己的巢,它会选择各种避免危害的方法,但却决不会丢下它的巢逃走。
物种的一些固有的本能会突然改变它们的特点。许多物种会建造避难的巢穴,这种建造工作的倾向,在其他时间从它们身上是找不到的,因为他们一旦完全长大了就会使自己去适应大自然。他们的建造活动的目的将只是为后代准备一个隐蔽的地方。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要遵循的计划,没有一种生物会胡乱聚集它最初遇到的材料,或者仅仅使自己适应一种构建的方式。在这一方面,母性本能会给予它们固定的和精确的指导。
各种不同的鸟建造它的巢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观察鸟巢来判断这只鸟所属的种类。昆虫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建造者。例如,蜂房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王宫,蜜蜂把它建造在精确的几何线上。为了给下一代建造这个家,整个蜂群共同劳动。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其他虽然不是如此壮观,但也非常有趣的例子。蜘蛛为防御它的敌人编织了巨大的网,但是它又突然发现忽视了它的敌人和自己的需要,于是开始着手进行一项新的工作。它用丝密集地编了一个小袋子。这个袋子是防水的,通常由两层构成,用来抵御蜘蛛栖息地的寒冷和潮湿。蜘蛛在这个小袋子里产卵,但令人吃惊的是,这只蜘蛛竟会如此强烈地依恋这个小袋子,以致当它看到小袋子遭到破坏时会悲哀地死去。它是那么紧紧地依附着它的小袋子,以致这似乎成为它自身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爱集中在这个小袋子上,而不是在它产的卵或将要从卵里孵出的小蜘蛛上。它甚至没有注意到卵的存在。本能指引这位母亲为它物种的繁衍进行工作,尽管它并没有注意到是否有后代需要她保护。因此,这个蜘蛛受着本能的指引不由自主地去工作,去做它必须要做的事,去爱它应该爱的东西。
蝴蝶在它们的整个生命期间都以花蜜为食,从不需要其他食物。但是,当它们要产卵的时候,却从不把卵产在花上。这时它们会受另一种本能的引导。这种寻找食物的本能是适合于个体变化的,导致去寻找另一个环境,而这个环境适合于一个需要食物的新物种。这种环境显然对蝴蝶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却对将要孵出蝴蝶的幼虫有益。昆虫就这样服从了大自然的命令,尽管这个命令与它自己不相干,但却对整个物种有益处。瓢虫和类似的昆虫也从来不把卵产在叶子的顶端,而是产在叶子较低的部位。在那里,从卵中孵出来的幼虫将能吃到叶子并得到保护。在许多从来不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类似“智力思考”的现象。这些昆虫本能地知道什么东西是更适宜它们后代的营养品,并且还能预见到可能来自下雨和太阳的危险。
一种生物如果负有维护其物种繁衍的使命,就会改变自己的习性和自己本身。这时指引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仿佛停止了起作用一样,好像它停下来在等一个自然奇迹——生育后代的奇迹的发生。这种规律使生物进行了一种超越往日的活动,并做出了奇迹般的行为。
事实上,大自然最辉煌的奇迹之一,就是使没有任何经验的新生儿拥有力量去适应外部世界,并能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这些新生儿借助敏感期部分的和短暂的本能的帮助能够做到这一点。这种本能确实能引导他们克服接连不断的困难,并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断地激发它们。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并严密地注视着这些规律是否得到遵循。成人必须在主导本能允许的范围内保护自己的物种。
正如我们在鱼和昆虫中所见到的,成年的和刚出生的生物的主导本能以明显不同的和独立的方式在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后代的不同形式的主导本能从来没有联系。但在较高等的动物中,这两种本能可以协调一致地工作,母亲的主导本能和她后代的敏感期是一致的。这使母亲和后代之间产生了爱,或者说形成了一种母系关系,这种关系还能扩展到整个有组织的社会中,由社会承担对下一代的照料。比如,在群居的昆虫中,蜜蜂和蚂蚁就是这样生活的。
物种并不是靠爱和牺牲来得到保护的,相反的,这是一种正在起作用的主导本能的结果。主导本能来源于生命的创造,它决定所有物种的生存。生物在照料后代时所拥有的情感或情绪,使它们很容易完成自然所给予的使命,并且它们在完全服从自然命令时,还能感受到特殊的乐趣。
如果我们希望迅速了解成体的世界,我们可以说,支配这个世界的规律会周期性地出现例外的情况。自然规律似乎是绝对的和不能变更的,但它却为了更高的利益能够暂时不起作用。新的规律征服了这些规律,因为它们更有利于物种的幼年生活中的需求。因此,自然规律通过不断地停止和更新某些规律,使生命得以永恒地维持下去。
现在,我们可能要自问,人是如何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
人类是一个集所有比他较低等生物的自然现象于一身的高级综合体。他集中体现了它们的特点,并超越了它们。更重要的是,人类通过运用他特有的智慧,给所有写进艺术著作中的较低等的生物披上了灿烂的光辉。
然而,儿童和成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命形式是怎样的呢?它们是在哪些令人崇敬的领域展现自己的呢?实际上,这两种生命形式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个世界中去寻找它们,我们只能说只有一个成人的世界,其主要特点就是斗争、努力去适应和为征服外部环境而工作。人类世界的活动全部集中于征服和生产,似乎不存在其他重要的东西。人类的精力在竞争中抵消和削弱了。成人只会从自己的逻辑和视角去看待儿童的生活,他会把儿童看做一个不同的人、一个无用的人,并且远远地躲开他。或者,成人会在所谓的“教育”中试图尽早地直接把儿童引向自己的生活轨道之中。成人如果变成了蝴蝶(如果这可能的话),就会去弄破幼虫的茧,命令它飞;或者如果他是青蛙,就会把蝌蚪拉出水面,尽力让它在陆地上呼吸,并想把它的难看的黑皮肤变成绿色。
成人就是或多或少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儿童的。成人向儿童展示他们自己的成熟与完美,并给儿童树立历史榜样,期望儿童将来能模仿他们。但是成人没有意识到,儿童的不同特点恰恰需要一种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人类是最高级的进化生物,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的生命形式。他拥有较高的智慧、充分的力量,是环境的主人,在工作方面的优越性是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但是,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一种如此巨大的误解。
然而,人作为他自己环境的建筑师、建设者、生产者和变革者,为自己的后代所做的事情却比蜜蜂和其他昆虫为它们的幼代所做的要少得多。难道在人类身上缺乏主导本能这种最高级和最基本的要素吗?难道人类在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这种确保物种延续的现象面前,真的视而不见、丝毫没有得到启发吗?
人应该具有与其他生物同样的感觉。因为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改变的而不是被毁坏的。尤其是支配宇宙的那种能量是不会被毁灭的。即使它们偏离了自己的对象,但它们仍然会保存下来。
人是一个建设者,但他在哪儿为他的孩子建过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呢?儿童应该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并且没有被任何外界需要污染的地方。那里还应该富有无须任何回报的慷慨的爱。
是否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成人感到需要抛弃他惯有的行为方式,在那里他能意识到竞争并不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那里他终于认识到挫败他人并不是生存的秘诀,而自我克制似乎才是生活的真谛。是不是世界不存在一个人们想把锁住人们心灵的物质镣铐砸碎的地方呢?是不是也不存在一个人们渴望过一种崭新生活的地方呢?同样的,是不是人们也不想追求某种超越个体生命并能达到永恒的东西呢?拯救的方法是这样的:只有当人认识到必须放弃从前的论证推理,才会开始相信世上应该存在这样的地方。因为当他的孩子诞生时,人是会产生这种情感的。就像其他的生物一样,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杜绝一些思想,这样才能使生命达到永恒。
是的,在这样的地方,人不再感到需要征服,而需要净化和纯洁,因此,他就渴望单纯和平静。在那种纯化的平静中,人们寻求生命的更新,寻求从人世的重负中复活的路径。
确实,人必须要有远离从前生活的伟大渴望。这是一种使人为之振奋的神圣的声音,只有它才能使成人走进儿童的世界。
工作本能
在这些儿童真正的个性没有得到展现之前,人们完全不清楚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那些规律。但是现在,这种与人的形成直接有关的“敏感期”的研究,似乎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的学科中最有实际价值的一科。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不断缩短他与环境之间的距离。那是因为儿童只有不再受成人的支配,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即我们所说的获得“自由”。
适宜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找到发展他自己独特功能所必需的工具。在儿童断奶时,我们可以明显发现类似的情况。那时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母乳了,而需要吃谷物类的食物。换句话说,他们已经不再从母亲那里吸吮乳汁,而是从他们的外部环境中摄取食物。
如果没有为儿童提供一个能使他变得独立的环境,他是不可能获得成长的自由的。然而,如何给他们提供这种环境,就像应该如何正确地喂养儿童一样,需要进行仔细地研究。不过儿童已经为自己描绘出了一个能正确关怀他们心理需要的教育体系的基本轮廓,并且这个轮廓已经十分清楚明了,人们只需去遵循并付诸实践就可以了。
儿童通过工作使他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儿童个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展现。我们对全世界各个种族的儿童所进行的实验证明,这种现象是在心理学和教育领域被证实的最确切的资料。无疑地,儿童的工作愿望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本能,因为他不工作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人正是通过工作而塑造他自己的。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工作,无论是人类的关爱还是身体的健康也都不能替代它。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工作本能走了歧路也很难有补救的方法,不论是以别人作榜样还是用惩罚都不起作用。人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发展自身的,在劳动中,他把手作为发展个性的工具,用来表达他个人的智慧和意志。这一切有助于他去支配他的环境。儿童的工作本能表明,工作是人的本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能。
工作应该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源泉,对儿童来说,也是保持健康和恢复正常的一条原则。然而,为什么成人不把工作看做是儿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的一种方法呢?这可能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没有工作的正确动机。
那种固有的意义深远的工作本能作为一种退化了的特征仍然隐藏在人们身上,它只是被人们的占有欲、权力欲、冷漠和依附引入了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只能依赖于外界的环境,或成为那些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的人们相互竞争的手段。工作由此而成为强制性的劳动,反过来又筑起了人们很多的心理障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工作是艰难的和令人厌恶的原因。
但是,当人们处于有利的环境中时,工作就会成为内动力并自然地表现出来,甚至在成人身上,它也会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变得让人着迷且不可抗拒,能使人超越自我,远离使自己发生心理畸变的歧途。我们可以从发明家的研究、探险家的发现和美术家的绘画中发现这一点。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处于这种工作的激情中时,他就会拥有非凡的力量,并使他们能用自己的个性方式再现其天赋本能。这种本能就像从地下喷射出来的一股强有力的激流,能使人类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正源泉,因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工作本能,并能通过工作使他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完善。工作无疑是人的显著特征,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存环境的更加舒适,都与人发挥出这种工作的本能直接相关。
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人们开辟出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然而他们所创造的这个新环境,实际上并不能称为人为的环境,因为它超越了自然而不是代替了自然,所以也许最好称之为超自然的环境。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种超自然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成了他们充满活力的必要因素。
在自然史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缓慢的进化过程,它导致了某个新物种的产生。我们可以在两栖动物从海生到陆生的发展演化中看到这一点。
与此类似的是,人类开始于一种自然的生活,并渐渐地为自己创造了一种超自然的环境。现在人们已不再依赖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来生活了,而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是明显的,又是隐藏在宇宙能量的秘密之中的。
人类并不是仅仅从一个生存环境过渡到另一个生存环境,他还在不断地为自己构筑新的环境,并且他已经非常依赖这个由他亲手创建的环境,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环境而独自生活了,他生活在一种人工的环境中,大自然并没有像帮助其他生物那样来帮助人。鸟可以找到现成的食物和用来筑巢的材料,但是人,必须从他人那里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相互依赖,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通过他自己的劳动,为我们生存的这个超自然的环境做出贡献。
虽然人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但是,人至少应该是他自己生活的主人,能够如其所愿地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他并不直接受自然变迁的影响。他与环境之间是有距离的,结果完全要依赖于人的变化。因为这一点,如果他周围人的心理遭到扭曲,那么,他的整个生活就将处于危险之中。
人类的工作与处于正常化状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是人具有天赋工作本能的最好证明。大自然促使人类依靠自己建造某些东西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并进而表现出创造这些东西的目的。确实,如果认为人类不能分享宇宙的和谐,那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所有的生物都能凭着其物种的活动本能对宇宙做出各自的贡献。通过波浪不停地冲蚀海岸,珊瑚形成了岛屿和陆地;昆虫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使植物得以自我繁殖;秃鹰和豺狗是清除地面上暴露的死尸的清洁工;蜜蜂会产出蜂蜜和蜂蜡;蚕会吐丝,等等。
生物就像大气层一样围绕着地球,每一种生物为了能生存、繁衍,都需要依赖其他的生物。确实如此,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今天已被看做是一个“生物圈”。生物不仅保护其自身的存在,而且还为其物种的繁衍提供条件,所有的生物都在地球上和谐地工作着。
事实上,动物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多于它们实际所需要的东西,这就产生了一种剩余,这种剩余远远超过了它们所要消耗的能量。所以,可以说,所有的生物都是宇宙的工作者和自然规律的遵守者。从总体上来看,人作为优秀的工作者,也必须遵循这些普遍的规律。人们为自己构筑了一个超自然的环境。由于人们在环境中生产出了丰富的产品,明显地超过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人类的活动也是遵循宇宙的秩序的。
人类所做的工作是否完美,不应该通过人们的个体需要来衡量。由于人们的心理严重偏离了正轨,以致他们和自己的人生目标分离了。如果想要儿童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那他就必须与他自己的主导本能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