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心理
关注儿童心理
现在流行着一种对儿童心理表现的看法:在对儿童的照管中,我们自己不但必须要考虑存在什么,而且要考虑它能发展成什么。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从而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为了证明最幼小的婴儿也具有心理生活,我们并不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因为通过实验心理学是能够理解这些情况的。正如一些现代心理学家所尝试的那样,试图通过给儿童提供感觉刺激来引起他的注意,期待一种运动反应。这种运动反应恰恰表明了一种心理反应。
首先需要说的是,有一个事实是很难被证明的。那就是,一个阶段(可能是生命的第一年),儿童的运动器官已实现了心理协调,也就是说,生物成长或实体化的过程正在这个阶段积极进行之中,而且肯定会存在一种心理生活,但它是不成熟的,它先于任何生物的随意运动,因为是心灵激发这种运动的。
最早的激励方式是由感觉提供的。就像莱文(美国心理学家)用电影展示给我们的那样,一个婴儿如果想得到一件物品,他就会探出整个身体去拿它。只是过了很长时间以后,随着动作的逐步发展和协调,他才能分解各种运动。比如为了得到所需要的物体,他只需伸出手就可以了。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的。这个婴儿的眼睛能一直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人的嘴唇,虽然他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但他那嚅动的嘴唇和头的固定姿态,表明他已经被那个成人的声音所吸引。到6个月大时,这个女孩虽然已经能够掌握一些独立的音节,但是在她能发出这些语音之前,她一直在注意地听,激发着她的发音器官。这表明她已经有了一条激发动作的心理原则。这种敏感性的存在也许只能从观察中得知,而不能从实验中获得。事实上,由那些实验心理学家所尝试过的类似的实验能在外界环境中进行,但这会破坏婴儿心理的秘密工作,因为婴儿在预定时间之前肯定会消耗过多的精力。
对儿童心理世界的观察,必须采用和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观察昆虫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当昆虫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忙碌地工作时,法布尔为了能仔细观察它们,他便自己藏了起来,以防打扰到它们。同样地,我们也应该在儿童的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累积印象时,再开始对他进行观察。因为只有在那时,一个生命才会依靠它的外部环境自然地发展起来。
为了帮助儿童,成人并不需要去发展一些特别的观察能力,以便能够去解释它。其实事情是很简单的:那就是成人应该在心理上做好有帮助儿童愿望的准备,还要懂得一些护理儿童的有关常识。
正如一些例子所表明的,对儿童的照管,是既简单又实际的。我们知道,由于婴儿还不能站立,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喜欢躺着,以至他最初与环境形成的感觉关系一定是与天空而不是与大地形成的,可是看天空又正是成人防止他做的。他凝视着房间的天花板,天花板就像他的床单一样洁白而单调。他应该有机会看到那些能满足他心灵需要的东西。
成人常常想用某种东西把儿童从单调的环境中吸引开。结果,他们把吊环等其他物品拴在绳子上,让它们在婴儿的头上晃动。婴儿一直在注意观察外界的环境,可是由于他无法转动头部,就只好用眼睛盯着摇摆不定的物品。由于婴儿一直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姿势,而物体也是在没有规律的晃动。所以,婴儿所做的运动也是不自然的且对身体有损害的。
实际上,比较好的办法是,我们应当把婴儿放在稍微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看到房间里周围的环境。更好的办法是,把儿童放在花园里。在那儿,他能看到小鸟、花儿以及微微摇动的小草,它们将为他构筑一个生气勃勃的景象。
此外,还应让婴儿长时间看到相同的景象。因为如果他总看到同样的东西,他就会学着识别它们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学会如何区别有生命的生物的运动和无生命的物品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