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畸变会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畸变会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发生畸变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情况,虽然有些情况看起来是不相关的,但它们能影响人身体功能的发挥。现代医学已经彻底研究并证实了心理失调能引起许多身体疾病。甚至某些好像只与身体状态密切相关的缺陷,最终也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例如,其中有一种叫做消化不良的疾患,在儿童中特别普遍。活泼、强壮的儿童容易无法控制他们的食欲,这也很难通过训练或忌食来加以纠正。这些儿童吃了过量的食物,尽管他们会因此而生病并需要医治,但他们无法满足的食欲仍然很容易被当做是“良好的食欲”。
从古代起,贪食就已被看做是一种恶习,它所带来的害处远大于益处。贪吃导致了一种对食物的正常敏感性的退化,这种敏感性可以促进一个人的食欲,同时也可以限制所需要的食量。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这种敏感性,它们的健康由这种主导本能所决定。其实这种本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与动物的环境有关,它可以引导动物在环境中避免危险;另一方面与它自身有关,即指导它摄食。动物的主导本能,不仅引导它们吃应该吃的东西,而且也决定什么东西对它是有利的。这确实是所有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管它们的食量是大是小,在自然状态中的每个动物的本能都会告诉它应该摄入多少食量。
只有人才会染上贪食的恶习。贪食使他盲目地吃下过量的甚至实际上是有害的食物。所以,我们可以说,一旦出现了心理畸变的情况,人们就会失去保护自己并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我们可以在“不正常”的儿童身上找到这种证据,他们很快就会出现饮食习惯失衡的情况。这些儿童一看到食物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仅凭自己的味觉来选择食物。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内部力量被削弱甚至消失了。
在我们开办的学校里,最惊人的事情之一就是消除儿童的心理畸变,使儿童恢复正常化,这样他们对食物也就失去了原来贪婪的欲望。他们开始对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吃饭感兴趣。每到吃饭的时候,年纪较小的儿童把他们的时间全花在了正确地铺餐巾,盯着他们的刀、叉、匙,并努力回想正确使用这些东西的方法上,或者去帮助那些比他们年纪更小的伙伴。有时他们对这些事情非常细心,以至于放在他们面前的美食早已经变凉了,他们都没有察觉到。那些没有被选中帮着端菜的儿童就会显得不太高兴,因为他们一直都希望能被挑选出来去帮助上菜。但结果却发现自己只被安排了一项轻松的工作,那就是吃饭。
儿童的谦让态度也可以证明饮食和个人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种儿童常常对食物表现出奇怪的和抑制不住的厌恶感。许多人体会到,在喂某些儿童吃饭时是那样的困难。他们拒绝吃任何东西,他们的拒绝有时是那么坚决,以至于给家庭和寄宿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样的情况在为贫穷、弱小的儿童所开设的教育机构中特别突出。人们希望这些儿童在愿意吃的时候可以吃饱。对食物缺乏兴趣这种情况通常会使儿童处于一种抵制所有药物治疗的状态中。但是,我们一定不要把对进食的这种抵触和导致儿童没有食欲的身体失调相混淆。相反的,儿童拒绝吃东西是由于他们的一些心理原因造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很可能是由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引起的。例如,一个成人试图让这个儿童吃得快一点儿,但儿童有他自己的进食节律,因此拒绝接受成人的节律。这个事实现在已经被一些儿童专家所承认。他们发现,儿童并不是想把他们想吃的东西立即吃完,而是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停下来不吃东西。
我们可以在断奶之前的婴儿身上发现同样的情况。在喂奶的过程,他们会停下来不吸奶嘴,这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吃饱了,而仅仅是为了休息一下,然后再用一种缓慢的、间歇的节奏吃奶。所以,我们可以意识到,儿童拒绝吃东西,也许是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以此来向强制他用自己的节律进食的成人表示抗议。然而,在有些事例中,必须排除这种特殊类型的自我保护,我们必须把它们区别开来,并单独去寻找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这类儿童长时期缺乏食欲,他们的脸色十分苍白,缺乏户外活动、阳光的沐浴和海边的空气。也许这一切能治愈他们对食物的习惯性抵触。然而根据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小孩身边,有一些他极端依赖的成人,而这些成人完全支配了他的行动。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这样的儿童,那就是让抑制他的这些成人走开,并给他提供一个使他在心理上将是自由的和主动的环境。只有用这种方法,他才能摆脱那种使他精神扭曲的依附。
由此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人心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是可以看出来的,尽管那些身体现象,例如进食,好像是跟心理分离的。在《旧约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以扫由于贪吃,把他的出生权让给了他的兄弟,愚蠢地放弃了自己最大的利益。贪吃的确应该被列为“扰乱心智”的罪恶之一。我们还发现有趣的是,中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指出了贪吃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坚持认为,贪吃会使人的判断力变得迟钝,并因此使他无法正确认识现实。但是在儿童身上,我们却发现与它完全相反的过程,那就是心理紊乱引起了贪吃。
基督教将这种恶习与精神失调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并把它列为七大罪恶之一。因为它会导致心灵不健全,导致心灵违背人类神秘的自然规律。与此同时,它也完全违背了现代的科学观点。心理分析学家已经进一步间接地支持了我们有关削弱主导本能和保护敏感性的理论。但是现代科学对这一点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把它称为一种“死亡本能”,认为人有一种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能帮助和促进死亡的自然到来,甚至加速趋于死亡。
有人很可能变得绝望,然后使自己依赖于诸如酒精、鸦片和可卡因等毒品。他不是想挽留或拯救生命,而是倾心于死亡,希望自己死亡。所有这一切是不是明确表明有利保护个人的一种有活力的内在敏感性的消失呢?如果这种倾向与不可避免的死亡有关的话,那么它应在所有动物身上都有所体现。但是由于我们并没有在所有的动物上都发现这一点,所以我们应该说,每一种心理的畸变都可能使人失去生活的希望,甚至使人走向死亡。这种可怕的倾向,早在童年时期就以一种几乎很难察觉的状态存在着。
疾病的背后总会有一些心理因素,因为人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现象是紧密相连的。但是,饮食的失调会给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只是做出生病的样子,实际上这种病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的有病,其根源是心理原因。心理分析学家为人们理解这些病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指出这种病是与器质性神经症联系在一起的。器质性神经症并不是假装出来的疾病,而是表现出一些真正的症状,例如,体温升高和身体功能紊乱,这些症状有时显得很严重。然而,这样的病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由于潜意识的心理紊乱,这种紊乱成功地支配了生理规律。借助这种病,自我可以摆脱不愉快的处境或责任。这种病抵制所有的治疗,只有当他逃脱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才会消失。当儿童被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生活和活动的自由环境中时,他们的许多疾病和病态就会像许多道德缺陷一样自动消失。现在,许多儿童专家把我们学校看做是“健康之家”。他们把患有功能性疾病、抵制常规治疗的儿童送到我们学校中来,并由此获得了惊人的治疗效果。